改革开放40多年了,两代人的时间,模糊了很多记忆,武钢也走过了历史的辉煌时期,在5年前和宝钢合二为一,成了宝武钢铁,但是在武汉,大部分人还是习惯叫武钢。
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
为何说武钢早已经和青山区融为了一体?武钢明明只是一家大型钢铁企业,规模再大,影响力也没这么大吧。
武钢作为独立的钢企虽然走入了历史,但是武钢作为新中国兴建的第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则会永久载入我国的工业史之中。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对武钢的投资额是11.7亿元,同一时期武汉长江大桥的投资额是7000万元、郑州六个国营棉纺厂的总投资额是1.76亿元、长春一汽的投资额是6.2亿元……
所以说武钢从诞生起就不是一家普通企业,而是寄托了新中国工业梦想的一家企业,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庞大的投资额。
钢铁厂生产车间
青山区在武钢落户之前,属于武昌区下的一个镇,专门种菜的农业区,武钢一落户,迅速成立了青山区,在这片处女地上大兴土木,绘就蓝图,最终崛起了一座“十里钢城”。
很多人用现在看待企业的观点看武钢,这是不正确的。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改革开放40多年了,在1949-1978年,我国都是国营企业,“先有企业,后有社会”。
武钢落户青山,首先得“三通一平”,水通、电通、道路通和场地平整,这是最基本的。武钢有数万职工, 这些人来武钢不光要炼钢,还得生活,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比如青山区随处可见的钢都花园,武汉市的名校武钢三中,过去的武汉钢铁学院,现在的武汉科技大学。青山区的一切似乎都深刻地打上了武钢的烙印。
武钢博物馆内景
在当年武钢落户青山,不光是带来了一家大型钢铁企业,而是深度参与了青山区的基础建设,使得青山直接从农业区变为工业区,过去的连片菜地成了大片的厂房。武钢有自己的医院、学校……你能想到的社会性机构,武钢基本都有。
当然武钢给青山带来的最大的改变是人。在青山的老小区里,随便问上一个老年人,基本都是武钢退休职工,他们从事钢铁行业,从青丝到白发,几十年的时间就这样溜走了。不过值得自豪的是,他们的大半生都在从事一件光荣的事业,为新中国的钢铁事业而奋斗了大半辈子。
有人说钢铁产业是夕阳产业,远远比不上互联网大厂,但是要知道没有钢铁产业,我们的汽车造不出来,房子建不起来,道路修不起来……为何新中国建立之初要以钢为纲?因为钢铁是我们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最大的法宝。
中国宝武钢铁
上述分析都是从比较宏观方面来谈的,真正让人感动的故事是那些细节,你知道那些感动人心的武钢故事?欢迎留言讨论,有人千里迢迢从东北而来,60多年时间,见证了一座钢都的崛起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