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是黄岛区和胶南市合并的第10个年头。
这一大手笔真正拉开了青岛城市发展的大框架,步入了全域发展的快车道。
过去十多年,在城镇化加速破局的时代背景下,各地区市合并的操作并不少,但黄岛区和胶南市的合并无疑获得了1 1大于2的双赢。
这种双赢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原黄岛区虽然当时GDP位列青岛全市第一,但已经面临发展空间受限、产业偏传统等瓶颈,而原胶南市完美地让合并而来的西海岸新区突破了这些瓶颈,释放了包括土地空间、港产城融合、高校科研人才聚集等重磅红利。
站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去思考和回顾过去的十年,可以更好地总结西海岸新区双城深度融合的经验,为下一个十年的板块崛起和产业布局找到更多思路。
1
2011年,在青岛当时的十二区市GDP排名中,黄岛区是唯一一个过千亿的区,排名第一,胶南市排在城阳区、即墨市和胶州市之后,位列第五。
从经济实力角度来看,黄岛区和胶南市的合并释放了前所未有的重磅红利,也为后续争得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门票、进一步快速发展奠定了很好基础。
首先是发展空间红利。
原胶南市为西海岸新区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和发展腹地。合并后的西海岸新区陆域面积一共2096平方公里,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位列第四,而原胶南市就占了1846平方公里。
西海岸新区近10年来的发展之道,可以概括为,用土地开发拉动投资,用投资促进高端产业布局,进而促进产城融合,最终实现城市的升级。
胶南市为这一发展模式提供了最宝贵的土地空间,
二是港产城融合红利。
胶南市原先规划的董家口港,在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规模看,董家口港区建设泊位122个,年通过能力5.3亿吨,相当于再造一个“青岛港”。
同时,依托董家口港煤炭、铁矿石等大宗散货进出优势,董家口经济区成为了黄岛传统产业转移升级、打造高端化工新材料的产业聚集高地。
就在6月27日,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拟在董家口投资174.83亿元建设新工厂,并设立子公司。这一数额,创下青岛上市公司在本土投资额之最。
三是科研和人才集聚红利。
依托国家海洋科学城、古镇口大学城等项目,西海岸新区高校在校生18.4万人,已经占到青岛全市高校在校人数的近一半。
未来五年,随着对外经贸大学青岛国际校区、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等建成启用,西海岸新区驻区高校在校生突破25万人。
在高校引进和专业设置上,也更注重和自身主导产业的匹配。
比如,针对海洋工程类科研资源严重缺乏,西海岸新区这几年明显加快了诸如哈尔滨工程大学等海洋工程类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引进培育力度。
2
从地图来看,这些带来重磅发展红利的项目大多位于胶南的南部,距离黄岛原先的主城区较远。
这也是当时一个不可回避的现状:在黄岛区和胶南市合区之前,两区市的发展有些割裂。
彼时黄岛的新产业中心是向北,比如重要的四新工业和外企都集中布局红石崖,最终形成了中德生态园;而胶南市的主城区则在不断地向南扩容,彼时古镇口大学城就以大学科研区的名义开始了前期筹划。
这种一南一北的发展格局导致两区市之间的交通成本、沟通成本巨大。
而这些项目之所以能完全融入西海岸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要归功于,西海岸新区主动向南,让胶南走上前台当起了主角。
合并之后,西海岸新区将向南空间拓展做为其整体发展的重中之重,原先处于两不管地带的灵山卫片区,凭借两区中间天然的区位优势一下子成了C位。
投资数百亿的东方影都项目正是两区合并后2013年签约落地的,而选址就是位于黄岛和胶南交界的灵山卫片区。
在随后近十年发展中,灵山卫片区成为西海岸新区固投最多的区域之一,吸引了海信、和达、佳源、保利、融信、华润、鲁商、中交等开发商投资,而灵山湾的发展也在企业的助力下进入快车道。
3
作为两大经济体深度融合的区域,灵山湾片区其实一开始就是定位于高端商务聚集区。
根据2013年的一份规划,这里承担着西海岸公共服务中心和金融商务中心的城市职能,规划了包括商务楼宇、购物中心、酒店、住宅、主题公园等,定位为“青岛第二主城区的核心区”,目标同样指向灵山湾CBD的打造。
今年2月举行的黄岛区(西海岸新区)党代会上,灵山湾文化区要重点发展影视文化、智慧科技、医养健康、时尚旅游等产业,打造新经济引领区。
从某种程度说,无论是黄岛和胶南合并之初,还是西海岸新区GDP迈向6000亿的未来,时代都给了灵山湾CBD强势崛起的最好机会。
一方面,灵山湾CBD坐拥海、山、岛、河一体的自然禀赋优势,本身就是商务办公的理想选择,这里是整个西海岸新区海岸线的几何中心,从青岛一直沿着海岸线延伸发展和打造胶东滨海科创大走廊等角度来看,灵山湾CBD的区位相当于东岸城区的金家岭CBD。
另一方面,从港产城融合、校城融合等角度看,灵山湾CBD正处于董家口港、古镇口大学城、国家海洋科学城等港口、科研、人才高地与西海岸新区影视文化、海洋装备制造、新型显示等主导产业集聚区的中枢地带。
围绕这一定位,灵山湾CBD也在持续围绕影视文旅新高地、科创产城一体化等新经济引领区加大项目招引布局力度。
2019年8月签约的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目前已经形成了高新视频内容产品创新、高新视频云、软硬件设备研发生产、应用集成创新、内容监测监管与数字版权服务五大产业板块。
位于灵山湾CBD的青岛国际虚拟现实产业园也成为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迈向千亿级集群的重要一环。
佳源集团开发的未来云谷则是以大数据产业等新兴产业为总体布局,规划建设了总体量约24万平米的创享空间联合体。
站在青岛全市新兴产业布局来看,灵山湾CBD的重要意义在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样板。
高新视频和虚拟现实,一端连接着新型显示、AR/VR眼镜头盔等智能硬件,这都是青岛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而另一端则连接内容制作、创作生态,这恰恰是灵山湾CBD布局的重点。
根据规划,灵山湾CBD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总投资过千亿元的30个重点项目,新开工10个项目,8个项目年底完工,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同时新引进过亿元项目40个,其中总部及世界500强项目2个以上,全方位塑造灵山湾CBD的产业竞争优势。
4
一个区域有一个区域的使命,一个企业有一个企业的担当。
时代背景下,再去看灵山湾CBD的崛起之路,政府搭台、国有平台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运作模式也至关重要。
以灵山湾产城一体化项目建设为例,作为青岛四大国资平台之一的青岛海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海发)做了大量产业生态塑造的工作。
比如,整合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青岛电影学院等,同时围绕电影上下游搭建藏马山影视外景地和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并相继补充了青岛国际虚拟现实产业园、科创中心、“科产教”融合园,最终通过“一区五园”构建起了灵山湾产城一体化的护城河。
护城河的打造,短期内可以迅速地补足区域的配套短板;长期来看,则会让区域发展厚积薄发,并最终起到引领的作用。
灵山湾CBD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强调“产城融合”、“产业先行”,走出了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