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又叫茨菇、茨梗,我国中部和南部栽培较多。地下的部分膨大而成球茎,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人们很喜欢食用。用它炒煮、荤素搭配,可以制作30余种菜肴。另外,球茎还可以制成淀粉,销售量很大,在工业上也有多种用途。中医学上,球茎可以入药,有解毒、泻热等作用。
栽培技术要点:
1.繁殖慈姑繁殖,依靠球茎肥大的顶芽,先按秧田式样标准做好苗床,每亩施足基肥。在谷雨前后将顶芽插入泥中,一周后可以发叶生根。育苗的株距10厘米、行距12風米。每亩慈姑苗可以移栽15亩左右的大田。
慈姑性喜温暖潮湿,不耐霜冻干旱,对水的要求以10~27厘米深为宜,可以充分利用浅水沟槽、浅塘,或在早稻田收割后种植,有的乡利用村子道旁、公路旁历年长不出粮食、种不出蔬菜的“鸡口田”种植慈姑,增加了收入,这是可供借鉴的经验。“鸡口田"种植,人工挖成20~33厘米深的浅槽即可,长与宽因地制宜,只要经常保持10~13厘米深的水即可。
2.管理慈姑移栽,一般随挖、随选、随裁.远途引:种,要洒水覆盖,防止叶芽枯萎。移栽后要加强管理:
(1)移栽后 半个月进行一次除草耘粒,以促进早期的发育。
(2)白露以前,要及时打叶,基本上每20~25天进行一次。白露以后,进入营养积累阶段,不宜再下田操作,以免影响球茎。
(3)生长期间,可能出现髓虫、蚜虫危害,发生初期,用40%乐果乳油稀释1500~2000倍喷雾,可以防治。
(4)整个生育期以不脱水为原则。肥料主要依靠基肥,如果基肥不足,移栽成活后就该追肥,以后则不应再施肥料,
3.绝收与留种
慈姑在霜降至大雪期间绝收,球茎掘出洗净后即可供应市场,这时,留种的工作要同时进行。选择个体大、顶芽肥大壮实略弯曲的球茎作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