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垂钓技术都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演化与升级的,跑铅钓法也不了例外。跑铅钓法由单一的大跑铅进化为双铅,双铅钓法又延伸出主线双铅、主子双铅、乃至子线双铅,尽管如此,但殊途同归,背后的原理大同小异,细节有略微差距。而本文重点,则是探讨各细节部分对跑铅线组的灵敏性、稳定性、便捷性的影响,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跑铅钓法的基本原理跑铅钓法的产生,主要是为应对野钓环境下的走水、刮风,也包括小杂鱼闹窝现象。以河流走水为例,当水流速度过大时,浮漂被冲击得东倒西歪,单靠线组调顿的方式是无法牵引住浮漂的,需要一个更大的拉力稳住浮漂,所以此时大跑铅钓法恰当的创作出了。首先在原线组铅坠的基础上,包裹一层铅皮,满足重铅沉底、浮漂在流水冲击下不再倾倒。其次铅坠下侧的太空豆紧贴8字环,而上侧太空豆上移10公分左右的距离,铅坠可在这段主线上滑行。而双铅钓法在大跑铅钓法上的升级,为解决大跑铅线组灵敏性不足、漂相凌乱的问题,需要两个铅坠,入水后上铅坠调节浮漂的灵敏度,而下铅坠着底,起稳定浮漂的作用,两者相互配合。
简单介绍了大跑铅与双铅钓法的基本原理,而遇到的问题常隐匿在细节中,那么在实际应用又有哪些问题值得钓友注意呢?下文详细介绍。
跑铅钓法常遇到的几个问题及措施应用跑铅钓法,每个钓友的使用习惯不同,遇到的问题也千差万别,有扬竿操作上的,有线组搭配上,笔者结合野钓经验,总结了几个相对重要,具有代表性的,具体如下。
1、浮漂“大换小”:大跑铅钓法,铅坠入水沉底后,而浮漂因流水冲击在浮漂的左侧或右侧,两者并非是上下垂直,而是水线倾斜将两者牵引,所以水流速度越大,水线倾斜度越大;流水速度越小,水线倾斜度越小。当鱼咬饵后,拉动主线在铅坠滑行,浮漂开始动作,其实鱼所受到的牵引力有3个:一是铅坠与主线的摩擦力,这个力微小,甚至可忽略不计;二是整个浮漂的浮力;三是流水冲击浮漂的一个侧分力。三个力相比远大于台钓线组,所以用大跑铅时,浮漂常有颤动甚至无动作,提竿时也有鱼上钩,主要是浮力过大的原因。因此把原浮漂换成小漂,浮漂减小、水流对它的冲击力也减小,整个线组的灵敏性得到提高。
2、下铅坠小于上铅坠:不少钓鱼类文章曾探讨过双铅钓法中,上铅坠与下铅坠大小的问题,并且通过力学分析等等。而笔者看来,铅坠对浮漂其稳定作用的,是去掉浮漂上拉力之后,重力的一个分力,而上铅坠承担的是调节灵敏度的任务,所以质量不能过大,只能是增加下铅坠的质量稳定浮漂。另外不可忽视的是,铅皮柔软,如果两个质量相差不大铅坠,钓鱼人手动区分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增大下铅坠的力量,稍微大点也无妨,相对简单容易。
3、铅坠真在主线滑行吗:跑铅钓法的设计思路便是,当鱼咬饵后,拉动子线在铅坠间滑行,但在实践中远非如此,这也是出现不同漂相的原因。比如鲫鱼吃饵时,低头触碰钓饵,尾巴翘起,把饵料吞食后,抬头向前游动或转身游走,此时钩饵是处于铅坠的上方,那么会出现两种情况:鲫鱼体积小,力量不做时,拉动子线力量有限,铅坠依然着底,子线在铅坠间滑行拉动浮漂动作,此时的浮漂下沉,甚至速度快、有些突兀感;当鲫鱼的体积大,力量足时,当抬头游动后,会将铅坠带起,此时铅坠以不接触水底,铅坠会向上铅坠方向滑动,此时浮漂会有下沉没入水中或顶起的可能,即两种漂相。
跑铅钓钓法钩饵的悬浮问题与初次接触跑铅钓法的钓友认知不同,跑铅不仅可以钓底,也可钓离底,这里则不得不说上文提到的子线双铅。
子线双铅:即两个铅坠在子线上,同样子线上的一个铅坠悬浮,一个铅坠着底。而另一个子线无铅坠。所以鱼咬钩后,在没有将整个线组拉动去,受到的浮漂的牵引力会有略微差异。但子线双铅可通过延长子线的方法实现钓离底,也适合不同的水情、鱼情。
比如:将两个铅坠分别通过铅皮座或太空豆添加到长子线上,其中下铅坠与钓饵相距5公分,上铅坠距离15公分,而另一个子线的长度应小于到上铅坠的距离,这样避免了与上铅坠的缠绕问题。钓离底的好处是,当使用蚯蚓、红虫等活饵时,他们的蠕动效果诱鱼更快,另外鱼层变化时,中下鱼层均可兼顾。
写在后面本文对跑铅原理的大致介绍,结合了笔者使用跑铅的心得,对经典、常见的几个棘手问题做了分析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正如前文所讲,跑铅钓底、钓离得,均可通过铅坠、子线的调整,在稳定浮漂的同时实现。笔者认为,各种垂钓技巧、方法,都是在垂钓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创造而出。
原创:野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