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潘真采写的杨育新和妻子陈建芬的爱情故事
潘真写过多部名人传记,最近刚出版了《李载平传——中国DNA的拓荒者》。她说,杨育新虽然是普通人,但他经历丰富,起伏很大,故事有趣,可以说是一位草根名人,也是当今收藏圈里的名人。他从被人看不起,到后来自己站起来,他的故事对当今普通人来说有励志作用。
为了采集更多信息,潘真跟着杨育新找他的老友们吃饭,回忆往事,目前已经吃了18顿饭。
潘真表示,个人传记最好是自己写,但就怕“开无轨电车”,所以要有侧重点,不能从娘胎里写起。
对于普通人出自己的书这个话题,潘真认为如今普通人出书并没有什么障碍,写作要追求真实,对于个人的缺憾也要客观地写。作家帮别人写传记,立场可以更超脱,而且会更符合出版社对出书的要求。
今年的上海书展现场
普通人自费出书,往往出于哪些目的?
所谓普通人,是相对于专业领域的名家而言。但有一些普通人,因为在各自领域里做出了成就而出书,以前曾有工人诗人、工人作家,他们也往往因为出书而名声大噪,日后进入了专业领域。
那么,普通人出自己的书,对于出版社来说,是不是能接受,又会面临怎样的问题呢?
普通人出书,牵涉到一个出版界的长期话题——自费出书。
以往,出版社没有自费出书一说,出版物都是由出版社投资出版。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出版社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会出一部分个人自费书或者是由个人帮助出版社解决书的先期投入。
个人自费出书分为几类。一种是有一定水准、曾公开发表过作品的文学爱好者或取得一定成绩的书画、摄影爱好者,比如一位金融系统的老领导,退休后重拾诗歌爱好,结集出版了个人诗集;
另一种是不同领域的普通人,想把自己的经验、感悟分享给大家,如教学经验、理财经验、旅行经验和攻略等;
有一类是为了评职称、评奖的需要而出书,这属于刚需,多是专业书、学术书;
个人传记也有,往往是普通人希望留下社会美誉度,或者给家人后代留下纪念;
有些流量明星出书,则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
还有的是家长为孩子出书,最近就有一位作家为他的孙女出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