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名小学生跟父亲讲条件,一张奖状要父亲给10元零花钱,父亲觉得10元也不多,于是就欣然答应了,没想到孩子竟拿出了几十张奖状,直接把父亲的私房钱都拿走了。
不难联想到,这几十张奖状中一定有不少是含金量特别低的,比如“学习之星”“进步之星”“努力小明星”之类的。那老师是不是真的没有必要给学生颁发这么多奖状呢?
再来看另一个事件。一位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期末考试班级前三,但是却没有得到奖状而愤愤不平,直接就在班级群里质问老师,觉得老师应该给一个奖状鼓励一下,否则很容易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难道是因为现在的老师担心家长因为奖状分配不均,而找自己闹,所以才会群发奖状的?其实笔者认为,老师的改变与教育观念的改变有很大关系,现在的老师是在进行鼓励式教育。
无论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都是非常有潜力的,而且有很多特长等待着老师和家长去挖掘,如果让小学生长期生活在自我否定中,自卑心理会油然而生,必然会限制住学生的长远发展。
虽然老师会群发奖状,但是奖状的数量、含金量都是可以让家长看出学生的优势和劣势的。比如那些只得到了与学习无关奖状的学生,并不会察觉到什么,但是家长应该懂得从哪方面帮助学生提升。
建议家长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不乏一些家长只会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容易让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叛逆和厌学心理。
家长要知道家庭教育的好坏,与家长的学历和知识水平没有直接关系,主要与家长的用心程度有关,如果家长在日常教育中遇到困难,可以与其他家长沟通,也可以多和班主任老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