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有两次瘦了20斤。第一次是大四快毕业的时候,那时候年轻扛得住,一天只吃一顿午饭,每天下午还能去练瑜伽,两个月瘦了20斤,反弹不快,但是也一直提心吊胆。后来出国读书才完全胖回去了。
回国后工作一段时间开始跳街舞,没控制饮食,该吃啥吃啥,用三年时间瘦了20斤,有马甲线,线条很好。不只瘦了,情绪也一直很好。不像第一次减肥饿肚子,减肥减得情绪非常低落。
瘦下来、变漂亮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我也希望这个过程也是开心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和了解自己的心情一样重要。
所以想在这聊一聊心理学、聊一聊抑郁症,也聊一聊街舞,这些深深影响我的人生的事情。其实在去美国读心理学之前,我对心理学的了解很少。后来去支教,看到大量的高中生依然在迷茫阶段,才决定了选择心理学。因为心理学的学习、咨询理论、咨询方法,开始对各种心理障碍有了了解(学医的可能有同感,学诊断的那段时间,翻开病症表现对照觉得自己什么病都有……)这个很正常,但心理障碍有个明显的指标是是否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不然也顶多是倾向性,而不是真的有病。
也是在这个时候了解到自己以前或许一直都有抑郁倾向。以前经常有一段时间,尤其是春天,都有一段时间深陷悲观情绪无法自拔,比如过生日的时候经常不开心,还有同学说我上大学的时候都愁眉苦脸……在读研的第二年,因为巨大的课业压力,抑郁症一度爆发,有一个春天,我拿着四份就医转诊单在纽约城穿梭。
后来回国后,还是时不时出现对人生感到灰心的状态,尤其是失去比如考高中考大学、找个好工作这样的阶段性的目标以后,觉得人生毫无意义(要不是为了我妈……)
2015年的夏天,我们办公室来了一个实习生,因为机缘巧合,我们一起住了一段时间,她是个特别自律自立的女孩。她返校之前送了我一张附近没用完的舞蹈工作室的卡。我抱着健身的目的每天下班去锻炼身体。只要我站在最后一排,就没人能看见我愚蠢的姿势。
那个夏天我常常一上就是晚上三节课,再加上经常去游泳,一下子瘦了十斤。
故事的开始
就在这个时候,那个舞房为了鼓励学员的积极性,也为了吸引更多新学员,开始组织舞蹈比赛。我也认识了我的舞蹈生涯转折性的人物——小君老师帮我们排舞。
第一次比赛
虽然当时还是菜鸟的我们没有得奖,但能够完全地熟悉一支完整的舞蹈以及在舞台上带队形带妆展示,给单纯的舞蹈练习带来了成就感。加上老师本身对舞蹈的热情,极大地感染了我。
小君老师看我们有热情,开始帮我们这群参加过比赛的女孩子定期免费集中训练,也因为有了一起练习的队友,舞蹈开始变得大于健身运动了。再后来渐渐跳得好了一些,学会感受音乐和动作的连接,感觉到了舞蹈对于音乐和情绪的各种表达。
第二次比赛合影
虽然那时我一直保持着每个星期只要下班没事情就去跳三个小时舞蹈的习惯,但是我还是没有足够的动力下课去自己练习。跳舞对我来说,还是个休闲方式。也因为只是休闲,所以我觉得并不需要去追求卓越。只要跳得开心就可以了,每个舞蹈班大家入门基础不一样,不用为了自己跳得不够好而担心丢脸。
可能因为这么佛系的心态,让我觉得是在学跳舞的时候遇到了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和从小到大被动地,填鸭式的学习不同,跟基础教育里毫无生命力的课堂、年复一年重复一样的课程丧失活力或不耐烦的大部分老师不同,我一直觉得在学跳舞的时候遇到了理想的老师。
先后去了好几个不同的舞蹈工作室,后来越来越多遇到真心热爱舞蹈的老师,也非常鼓励学员去表现自己的老师。在舞房,在这个很多人有偏见、以为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那么高的地方,我遇到过很多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表达,并且非常耐心的老师,一腔热血去传达街舞文化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用力,自己要花十倍的力度去示范,为了让学生理解,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重复要领、还有即便是业余时间来教课也非常专业和敬业的老师。
跳舞最大限度地改变我是小君老师开了自己的舞蹈房开始,她开始偶尔让我去代课。能成为一名老师,大概是对一个能力莫大的肯定。我自己也从来没有想到过。但因为个人对作为老师的专业性的负责和期待,我开始在学跳舞之外也专心练习、备课。有时候要提前去三四个小时备一节课。
后来随着舞房的发展,也因为我辞职成了自由职业者,我在舞房有了固定的排课,也得到了我的朋友和学员的支持。大家在我发的朋友圈感受到了我的变化和活力、我的快乐和自由,她们也开始去各个舞房学跳舞或者来找我学,或者开始为我介绍商业演出、年会节目排练、公司演出,我就在一边探索人生,一边竟然发展起了舞蹈事业(第二个10斤也是这段时间瘦的)。
在固定排课的工作室
最近一次比赛
我的打扮也完全不一样了,我从一个习惯穿裙子的人变成了每天都穿裤子的人,衣柜里有一半的衣服再也没动过——裙子、真丝衣服、商务装……
本来是个很怕冷的我,因为锻炼让身体一直很热,整个冬天没有穿过秋裤。
有时候想,跳舞,自我表达,自我探索,自我解放,这些,哪些是因,哪些是果?是跳舞促进了自我表达,让我更勇敢向着未知的从没有有过的方向出发?还是我的探索让我在舞蹈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更快乐了。
舞蹈让人快乐并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一个是运动本身释放内啡肽。内啡肽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一种情况是身体或者精神遭受痛苦后会产生,用于镇痛和平静;还有一种是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也会分泌内啡肽,这个不仅限于舞蹈,其他运动也会有同等效果,比如健身、跑步等(就是传说中的runner's high),所以有人会对这些运动也上瘾。因为内啡肽也对调节情绪、身体内分泌系统和增强免疫力有关;
再者跳舞是一件让你专注的事情。往往很难平静下来的时候就去跳跳舞,有那么一个小时全神贯注的时间,能让浮躁的心情安静下来。也能让人脱离当时烦躁的心理状态,从负面的状态调回到积极的状态;
还有跳舞时和音乐产生的共振,是一种非常解压的方式。卡到那个拍子,用动作表达出那段旋律,是一种身心的释放和压力的宣泄。
舞蹈也让人五官六感更加敏锐,你有这样一部分时间关注到自己的情绪,欢快的,悲伤的,兴奋的,多情的,善感的,并通过舞蹈动作表达出来。对内向或不善表达的人来说,是与他人建立链接的一种方式。
研究表明,人与人共舞有助于增加亲密关系,默契配合,同频共振,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所以在跳舞的时候其实还蛮容易碰出火花的……)(前提是你们班有男生的时候)(比如好容易喜欢男舞蹈老师呀~)
一直以来,心理治疗的治疗方式除了面对面谈话,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比如通过绘画、戏剧、舞蹈等艺术创作的方式帮助来访者,整合感官经验和认知思考,提供表达、释放不良情绪的安全通道,而不会伤害到别人。个人的创造潜能被激发出来,也有助于对提高自我的认知。
当然,说单纯跳街舞治好了是很片面武断的,对我自己而言好起来还有很多种其他原因:
可能是环境的变化,当时回国后的工作环境还是比较开心的;
可能是生活开始比较稳定了,内心焦虑和不安感觉减少了;
可能是年岁增长,有更坚强的内心去面对世界了。
也有可能是在美国接受的心理治疗,在有些困难的时候,我常常会回想起我坐在那个沙发时候,我的咨询师对我说的话。她给我的新看待问题的视角,她给我的包容和爱,想象她还在我面前的时候她会对我说什么,有时候就慢慢会平静下来。
总之变好了。
记者 Gordon Young 曾问心理学家荣格:你认为,想要获得幸福感,人的头脑里需要有哪些必备的要素?
荣格回答了以下五点:
1. 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2. 良好的人际和亲密关系
3. 从艺术与自然中感知美的能力
4. 一定的生活水准和令人满意的工作
5. 一种能够成功地用来应对世事变迁的哲学或宗教的视角
舞蹈肯定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是1和3,而心理学的学习和经历,为我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哲学视角。
其实不只是跳舞,还有很多其它方式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专注一种你热爱的运动或者艺术形式,都可以有效地改善你的心情。
我去学画画、学做西点,都是一次三个小时,放下手机,专注在眼前的创作,最后出作品都是很有成就感很治愈的一件事情。
如果要增加内啡肽的分泌,其他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健身,跑步,有氧操也会分泌内啡肽。甚至大声喊叫或者唱歌,也会产生内啡肽(所以麦霸也会上瘾哦)
含可可碱的食物也能帮助释放内啡肽,比如可可豆,可乐果和某些类型的茶叶中找到。一些巧克力包括大量可可碱。还有,“快乐肥宅水”的名字是有原因的,以可乐果为主要成分的碳酸可乐饮料也能诱发释放内啡肽(请谨慎服用)。
另一个跟心情和抑郁症很相关的化学物质是血清素。血清素也是一种让人平静的神经递质,和睡眠质量很有关系。缺少血清素会导致疲劳、焦虑、易怒、烦躁,甚至失眠、抑郁等。治疗抑郁症的常规药物“百优解”就是通过提高体内的血清素水平来减少抑郁情绪,提升快乐的感觉。
因为90%的血清素是在肠道中生成,所以肠胃健康也会影响到人的心情。肠胃功能不良者,有可能会存在抑郁症状。
除了保持肠道健康外,一些饮食摄入也可以注意一下,富含色氨酸、维生素C、B6、叶酸、钙和铁的物质(鸡肉、鱼肉、鸡蛋、牛奶、各种蔬菜等)食物,也能促进血清素合成。
晒太阳,也是增加血清素分泌的好办法。
以上也并没有针对抑郁症,在自己或朋友情绪低落的时候都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这些方式预防和调理。
保持好心情真是长期的功课。
如果舞蹈真的是药,我愿意一生服用呀~
祝你瘦得健康又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