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网友表示,希望能够在不调休的情况下休更长的假。
中国假期真的少吗
目前中国的休假模式有何利弊?与其他国家相比,假期真的少吗?
环球旅讯首席分析师彭涵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从舆论层面可以看出,目前公众对于调休“凑假”模式,意见很大、希望政策得以调整的呼声非常高。究其根源,在于调休“凑假”模式是没有增加大家的假期总量,只是在拆东墙补西墙,让公众在享受假期之后就必须“还债”,把欠下的工作日给补上。这种模式的导向很明显,不是为了让公众真正“休息”,而是为了集中假期、方便拉动消费经济。所以公众对此意见很大,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事实上,从全球各国的公共假期来看,中国的假期并不算少。若不计调休,中国的公共假期包括:元旦1天(1月1日)、春节3天(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清明节1天(农历清明当日)、劳动节1天(5月1日)、端午节1天(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1天(农历八月十五)、国庆节3天(10月1日至3日),共计11天,与大部分欧美国家基本持平。不过,在加上职工的带薪假期后,中国职工全年的总假期数便不及全球多数国家。
有专家指出,例如欧盟立法规定,所有27个成员国都必须依法授予所有员工至少4周的带薪假期,因此主要的欧洲国家的年度带薪假期(公共假期 带薪休假)都不短。
更关注人
才能真正落实带薪休假
彭涵指出,为公众提供更多实在的假期、更多的休假机会,其实代表了在节假日这个话题上的思路导向:到底是更关注人,还是更关注经济和消费?
可见的是,近年来,“落实带薪休假”一直是政策力推的方向。
如2019年12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总工会、中国气象局等9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 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优化节假日出行环境、增加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景区管理水平以及完善带薪休假制度、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的办法等。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积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促进带薪休假与法定节假日、周休日合理分布、均衡配置。
2023年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
彭涵称,从长远来看,更关注人,才是真正地关注经济和消费,这也是国家层面力推带薪休假等政策的原因。
此外,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还表示,从需求和供给的对照可以看到,现行的法定节假日安排在时间格局上确实存在提升空间,尤其是下半年的法定节假日太少,假期之间的衔接较差,分布不够合理。
程超功指出,增加法定节假日,特别是下半年的节假日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挖掘,一个是传统节假日(含重要的历史纪念日)之前不放假的可以考虑放假(如重阳节、冬至、腊八节等),另一个是针对暑期等旅游消费旺季可以增加专门的假日。
澎友们
这个五一小长假
你准备出门吗
本期资深编辑 周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