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是学生的榜样,记得以前班主任经常说这样一句话:看到学生的表现,就能想象出家长平时的样子,确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寒假前的家长会上,一位老师再次向我们分享了她的一些见闻,重申了家长的行为对学生的作用,希望大家可以有所启发。
期末是对每个学期的总结,但其实对于有经验的老师而言,学生们很多表现算不上“新鲜事”,有些问题可能是一些家长共有的。
比如经常在学生面前吵架这样的行为,可能有的家长都习以为常了。在他们眼里或许子女还什么都不懂,只要对他们要求严格就不该因此而影响学习。
可事实上,班主任也发现,经常吵架的家长很难培养出学习好的学生。或者即使在学习初期他们可以通过逼孩子学习的方式,得到优异的成绩,后期也难保持。
小鸣就是这样一个男生,在小学三年级之前一直是班里前几名,妈妈对他很严格。平时她经常与学生父亲吵架,并把“不要像爸爸那样懒惰”这类话说给小鸣。
或许她以为这样能激励学生进步,可实际上并不是好方式。起初,为了不让家长失望,他还会刻苦学习知识。
可是这种坚持本质上并不是学生主动的努力,当他们承受的压力超过一定程度后,反而会觉得即使自己考试成绩再好,家长的关系也不会变好,索性不努力了。
父母处理不好关系,对子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家长不可大意两位家长经常吵架,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多方面的,有时比我们想象得更深远。
有位资深班主任曾经跟我说,当她发现某个同学突然不爱学习时,常会问问是不是家里有事了。得到的答案多半跟家长吵架、离婚有关。
如果家长双方关系僵硬,他们也会觉得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有的同学可能会直接被看成“差生”,老师觉得连家长都不在意他们的学习,也就不会倾注太多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