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旧货”?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人“收旧货”?不是杜撰出个奇异的标题吸引人们的眼球吧。
不是的,有例为证。
上个周末和中学同学聚会。第一眼就看见张同学身着一套西服慢悠悠进门来,因为性格使然,喜好寻开心的几个同学打趣:怎么,今天打扮得山青水绿,好像来吃喜酒?张同学摆摆手,指着脖上那条紫蓝色的领带笑嘻嘻地揭秘道,都是我收旧货收来的。“收旧货”?我们都好奇:这套簇新的西服是从哪家调剂商店淘得来?
张同学微微一笑揭秘,是从儿子处“收”的。
一众同学哈哈大笑,都知道张同学平素喜好插科打诨,是群里的开心果。就像萍同学嘲他,明明简单的一件事,就是喜欢绕山绕水地显摆他的“幽默”。其实,我们这个聚会群里哪个人没有“收旧货”的故事。就说梅同学吧,今天上身那件宝蓝色标有洋文的皮风衣,准定是她的在五百强公司里上班的女儿处“收”来的,梅同学是我们群里出了名的“巴结”人,她才不会去跟年轻人去赶时髦买“牌子”的衣服,况且是皮风衣!一问,果然。
印象里,阿成同学翻来覆去总是这几件衣裤,从未见他有新行头上身,难道他能独善其身?他微微一笑解开衣纽,显现的是一件九成新的羊绒衫。这个我们同学都知道,当年不菲的价格让我们自叹不如。可他告诉我们,他身上那件羊绒衫是孩子准备丢弃到垃圾桶里捡回来的。有没有搞错?这么好的羊绒衫都要丢,这不是洋盘是什么?!阿成摇头一脸苦笑,唉,两代人的消费观念,我们怕是跟不上趟了。
昨天,碰到大楼搞保洁的老吴,拎着一塑料袋小孩的衣服,也是被人丢弃在垃圾桶外。这些七八成新的衣服,看得出没有穿过几回,老吴一声长叹:在我们老家小孩穿的都是地摊上的便宜货,哪有这上海小孩子穿戴得光鲜啊。我想起来了,上个月我将孙女的一包“旧衣服”送给老吴,他是千谢万谢,原来四岁的外甥女长得快,老吴夫妻俩正筹划去商店购买,怪不得老吴说我送来了及时雨。
其实楼道垃圾箱丢弃的除了服装还有不少家常日用品,有些是没有使用过的新货,仅因为主人不需要或不合适,才跌价被一屑不顾地卷缩在垃圾箱里。可惜了!笔者不禁想起去年在澳大利亚仙女港旅游,沿街有一家镇慈善机构下属的一家小店,店里货架上摆满了当地居民捐赠的各色服装、旧钟表、邮册和纪念章等,五花八门的“东东”很是吸引游客的眼球,以致不少游客竞相在店里挑选和购买。我的亲家和几个老外游客相中了裙子和衬衫,兴致勃勃地披挂在身而招摇过市,被一些摄影爱好者迅疾定格。那位一头银发的义工老太太介绍说,小店所售出的钱款用以作慈善开销,因为物尽其用,大家认为是做“善事”,捐赠的积极性很高。
我的叙述在同学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的说,阿拉社区也可开设类似“小店”,退休了做做义工也蛮充实的;有的说,国外的跳蚤市场很红火,像旧手机、随身听、复读机等,总有一款适合需要的人群,总比被束之高阁强得多,移植过来说不定也是来沪旅游中外游客的观光之地;开华同学是京东的老客户,说,只消拨打京东配送员的电话安排上门取件,就ok了。回收的衣物或旧家电捐赠给公益组织,后者通过低价义卖的方式,帮助城市打工者及其子弟降低生活成本,也不失构建和谐社会的善事,这样的获得感才是实打实的哩。(金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