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问题的第一步不是分析,而是要确认问题。
《》这篇文章介绍了两点:
一、 准确描述问题
二、 明确问题构成要素
本篇文章介绍第三点。
三、揭示问题隐性假设
我们碰到的任何问题几乎都可能有一定的假设和边界,或者称为前提条件。弹簧式思维通常默认这些条件存在且可靠,这种默认的存在,就是问题的隐含假设。
我们的许多偏见、武断、恐惧、忧虑、自卑等也都产生于不了解或不能、不愿正视问题的隐形假设。
揭示隐形假设通常需要揭示问题的空间、时间、自然环境、客观规律、社会政治经济心理条件、模式/工具的应用的隐形假设。
1) 揭示问题的空间隐性假设
例如,假设你母语不是粤语,听到有人普通话带着浓浓的粤语语调,就问他,你是广东人?
回答呢,可能是广东人,也可能是香港人,或是广西人。
这里隐含假设就是,说粤语的都是广东人。而实际上,还有其他地方的人也可能说粤语。
笔者在广州读大学的时候,常有广州当地人问:你是北京来的?普通话这么标准!
可能在部分广东人看来,普通话标准的人=北京人。因此,这就成为了问句的隐含假设。而实际上,我祖籍(祖上的出生地)福建,本人出生地在湖北,入大学之前的10年在江西读书,离北京都很远。
因此,当一个问题冒出来的时候,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隐含假设,对于判断问题是否真实准确具有重要的意义。
留意问题的空间隐含假设:这里不等于那里
2) 揭示问题的时间隐性假设
笔者曾经认为自己相对内向,不适合上台表演,因为我认为表演需要夸张的动作、表情、声音,都不是我所擅长的。
可在大一的时候,一次偶尔的机会,被大学团支部*相中,去演一个小品。
这个小品很重要,除了我一个学生之外,其他人都是老师。
尽管我认为自己不适合,但我还是没有犹豫的接受了,因为我想使自己得到锻炼提高。
排练的过程是如此痛苦,一招一式,语音语调,有许多都如我所愿:都是我不习惯的。以至于我想来一场意外,比如摔倒、车祸,住院,逃跑算了;以至于导演教我教得都不耐烦了,说:“*是怎么找到你的!!!”(当时觉得很伤自尊,又无奈,确实很笨老演不好)
留意问题的时间隐含假设:今天不等于明天
最后演出都顺利举行,而且在不同的场合演出了五场,以至于我可以在舞台上正视台下每一双眼睛,感受他们眼眶流出的泪滴。
假设*让我去表演,我以自己内向且不适合为由拒绝,那损失可能很大。
而我所认为的不适合,只是当时的不适合,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排练、教导,掌握了一些技能,我可能还非常适合。
再如类似的问题,我性格内向,不太适合做销售;我没有经过特殊训练,我怎么可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我性格外向,不适合做工程师;我情商低,肯定追不到那么优秀的女孩;领导把这么复杂的任务交给我,我还是一个菜鸟,怎么能胜任;我这人性子直,有一说一,肯定做不了总经理;……
所有这些问题,都隐藏了一个共同的隐性假设:时间。将现在的我和一段时间之后的我,混为一谈。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现在不会,不等于永远不会,现在不擅长,不等于永远不擅长。揭示出时间隐性假设,打开发展之窗,把握机会,个体会不断变得强大。
3) 揭示问题的自然环境隐性假设
水在100℃沸腾,这是一个常识,但它有一个前提,就是在标准大气压下。
脱离了这个前提,这个常识就不对了。例如,在青藏高原的拉萨,水在90℃左右就沸腾了,因为海拔上升一千米后水的沸点就会下降大约会下降3℃,那么到了海拔三四千米海拔的西藏区域,通常的饮用水的沸点就是90℃左右。
低压下的沸水,饭是煮不熟的,因此要用高压锅增压,才能顺利煮熟饭。
这里可能有疑问,西藏人喝的水,都没有到100℃,那水里的细菌、病毒可能还没有被消灭,可能不卫生。
这个又牵涉到另外的隐性假设:细菌、病毒必须到100℃才能被*死、高原的细菌病毒跟平原一样多、煮沸时间一样(细菌、病毒接触沸水时间一样)。
实际上,大部分常见的细菌、病毒在70-80℃就被*灭了;高原上因为干燥、紫外线强烈,导致室外表面细菌、病毒可能本来就比平原少,相对洁净;有研究表明,70℃的水,保持一小时,95%的细菌、病毒可以被消灭。
因此,在拉萨,尽管水温不够100℃,只要适当延长煮沸时间,水仍然是非常安全的。
留意问题的自然环境假设:宇宙环境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4) 揭示问题的客观规律隐性假设
美国新冠疫情极其严重,感染数量及死亡数量都高居全球第一。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义正言辞的说,政府在预防方面做得很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多,是因为检测数量多。
特朗普说的话,显然犯了逻辑错误,其隐形假设是:检测数量越少,新冠病毒实际感染人数越少!
而新冠病毒对人群的感染,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人群实际有多少人感染,跟检测数量没有关系(假设检测后对感染者不加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