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坊镇位于嘉祥县城南部,镇驻地纸坊集距县城12公里。南接满硐乡,北连嘉祥镇和卧龙山镇,东界马集乡和金屯镇,西与仲山乡为邻,西南与巨野县核桃园镇接壤。总面积91.9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72470人。
西周至春秋为焦国和咸丘邑,秦至西汉为爰戚县治。明至民初为嘉祥县遂山社。1930年为二区。1944年为纸坊区。1949年为第三区,1953年改名纸坊区。1958年9月成立高峰公社,同年12月更名为纸坊公社。1984年更名为纸坊镇。
镇驻地北5公里西焦城村东南有古焦城遗址。周武王封神农后于焦,宋末其子孙散去,今其地名仍称焦城。清乾隆《济宁直隶州》载:“咸丘在今巨野东南,即焦城也。”《春秋》中几次出现咸丘。《春秋左传集解》,杜预注:“咸丘,鲁地,高平巨野县南有咸亭”。中华地图学社《中国历史地图集》把咸丘标在嘉祥县城南、纸坊镇。秦代设爰戚县,治于纸坊镇东纸坊村大鼎山前,历秦、西汉。
纸坊镇是汉画像石刻集中出土地。全镇有武翟山、刘村洪福院、焦城、隋庄、吕村、镇敬老院、商村、程村、申村9处地方出现了汉画像石。其中,武氏墓群石刻现存画像石46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汉代百科全书。此外,镇敬老院出土汉画石23块、焦城出土5块、刘村洪福院出土3块、隋庄出土3块、程村出土2块、吕村出土2块、申村出土2块、商村出土1块。这些汉画像石题材内容丰富,有的反映现实生活,有的是历史故事,还有神话故事和珍禽异兽。在雕刻技法上,有的是剔地浅浮雕,精致密集;有的是凹入平面雕,构图粗放疏朗。
纸坊镇是嘉祥红皮大蒜原产地和中心产区。嘉祥大蒜是山东省定名的土特产品,栽培历史悠久,古称葫,亦称葫蒜。据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求》载:“张骞出使西域得葫蒜”。东汉崔实著《东观汉记》云:“李恂为兖州刺史,所种园小麦、葫蒜。”李恂系东汉章帝时人,原籍安定郡临泾县,来兖州任刺史,带来大蒜种,于府后园种植,收获后分赠下属人员。后又扩种至嘉祥、金乡。由此推断,嘉祥种植大蒜已有1900余年的历史。
嘉祥红皮大蒜是长期栽培选育和特殊土壤条件的产物。嘉祥红皮大蒜,一是外观鲜艳;二是味辣肉细;三是粘着力强;四是较耐贮藏;五是防病作用明显。以其品质倍受人们青睐。宋代以来一直作为朝廷贡品。明武宗朱厚照、熹宗朱由检等均曾品尝。《中国实业录》记载:“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嘉祥大蒜面积3000亩,总产510万斤,外销300万斤。”1980年,纸坊镇及附近马集、大山头、城关等地设立了大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