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之塔”,位于日本宫崎县宫崎市中心部的平和台公园内(二战前被称作“八纮台”),曾经的名称为“八纮一宇塔”(注:下文会讲解该塔为何修改塔名),同时它也被称为“日本第一高塔”。
八纮一宇塔
八纮一宇塔
在塔的一旁还为其立了由来碑,撰写着“平和之塔”的由来:“世界各地友好国家赠予的友好条石”“八纮一宇的文字祈求永久和平”。
碑文
由来碑描述“和平之塔”意为“天下一家”,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日本建造“和平之塔”的基座中,有370多块石头是侵略战争时从海外各国掠夺来的,或者是从别国有名的建筑物上砸下来的。
其中从中国掠夺的石头是最多的,足足有238块之多,万里长城的墙砖、泰山的石头、民国时期上海市政府的门楣、南京中山陵的石墙、明孝陵墓的石头……都成为了这座塔的塔基,永远被日本人压在塔底。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接下来将从真实历史角度去看看“平和之塔”的故事。(下文均以“八纮一宇塔”称该塔)
八纮一宇的渊源“八纮”一词原出中国典籍《列子·汤问》《淮南子·地形训》,意指四方四隅。
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在古代接受了大量的中华文化,是亚洲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所以成书于8世纪、用汉文写作的古典《日本*》借用此词,编造神武天皇建都诏书,内称:“兼六合以开都,掩八纮而为宇”意欲将世间的四面八方,置诸一宇(屋顶)之下,而这个“屋顶”,便是世界最高君主日本天皇。
1903年,日本“国柱会”成员田中智学把神武天皇“掩八纮而为宇”之意概括为“八纮一宇”,在日语有“道义上的世界统一”之意义。
1915年3月11日,国柱会机关报《国柱新闻》刊登《神武天皇の建国》一文,正式抛出“八纮一宇”说。
1940年7月26日,日本近卫内阁制定《基本国策纲要》,声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八纮一宇”为其根本目标。
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期间,“八纮一宇”成为日本帝国的国家格言,其军政机构悬挂两条幅,一为“武运长久”,一为“八纮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