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宠大机密》剧照
新年好!硬核读书会给大家拜年啦。
今年春节,你肯定可以看见许多兔子的图案,这些图案中的兔子一般体态饱满,人畜无害,谁看了都要称赞一句可爱。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兔子也扮演了许多十分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最初,兔子的形象并不是像现在这样“蹦蹦跳跳”的可爱形象。未被驯化的野兔是奔跑健将,其速度许多哺乳动物难以望其项背。后来农业逐渐发达,兔子被驯化,才演变为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形象。
兔子形象的演变勾勒出一部有趣的农业小史,也与语言的变迁相呼应。相信读完这篇推文的你,会对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长久以来,在中国人眼里,兔子是一种长耳雪白、温顺可爱、没有攻击性的动物,网上对中国的昵称“我兔”,也是取义于“人畜无害小白兔”。
这样一种兔子的形象,其原型毫无疑问是家兔,因此“兔年”经常翻译成“Year of Rabbit”而非“Year of Hare”(野兔之年)。然而在十二生肖最早有记载的时候,名列其中的兔子其实远非如此。
兔子的多重形象
对古人来说,兔子让人印象最深的特点既不是“纯洁”也不是“可爱”,而是繁殖能力强,尤其是高速的奔跑能力——因为他们生活中接触到的不是家兔,而是野兔。
《龟兔赛跑》故事人所共知,但寓言中为什么要把兔子设定为乌龟的对手?因为其奔跑之速,与乌龟恰是两个极端,欧洲野兔(Lepus sinensis)奔跑的时速甚至可高达72公里。虽然现在《龟兔赛跑》故事的各种版本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兔子画成已被驯化的家兔。但实际上,这个故事最早出自伊索寓言,古希腊所指的“兔”可以肯定是野兔。
龟兔赛跑。/Wiki
在有些欧洲语言里还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痕迹:英语“hare”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名词“野兔”,二是作动词用,指“奔跑、飞奔”。该词的词源是原始印欧语的*khas-(灰色),因为野兔的毛色以灰色为主,这是它们在野外环境下的隐蔽色。
古代中国人对兔子的印象其实也是如此。像“兔起鹘落”“动如脱兔”这样的成语,都是形容动作极为敏捷。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都好奇一点:关羽胯下那匹神骏无比的宝马,为什么要叫“赤兔”?“赤兔”相传是一种少见的瑞兽,但之所以用来命名骏马,原因很简单:在古人眼里,野兔是奔跑极快的动物,因而从“兔”衍生出“飞奔”的含义。试想一下,普通马的时速一般仅20公里,达到40公里就是骏马了(所谓“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时速也就是这个水平),这仍然赶不上全速奔跑的野兔。
《三国演义》剧照
历史语言学者周及徐发现:“在上古汉语中,骏马常称‘兔’。”《吕氏春秋·离俗》:“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高诱注:“飞兔、要褭,皆马名也。日行万里,驰若兔之飞,因以为名也。”这里的“兔”,其实是“奔跑迅速”之意,假借动物之“兔”。
根据古音来源,“逸”甚至“虎”(於菟),都得名于“飞奔”,周及徐得出的结论是:
“良兔”“赤兔”非“兔之良者”“兔之赤者”,“飞兔”亦非“兔之飞者”。它们的意义分别是“优秀的快跑者”“赤色的快跑者”“飞一般的快跑者”。
从两汉时起,月亮中开始出现一只兔子,后来演变成捣药的玉兔,经常是以嫦娥怀抱小白兔的形象出现。但实际上,在历史的早期,玉兔推想起来也应该是一只野兔。所谓“乌飞兔走”“乌踆兔走”这样的成语都表明,当时月亮里的兔子是与太阳里的三足乌相应而言的,而“兔走”本身也隐喻着时光流逝之快速,否则就很难解释得通了。
逐兔:一种被遗忘的文化
从现在的考古出土材料来看,十二生肖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出现,兔子也已名列其中,奔跑迅速的野兔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为什么能扮演重要角色?
这与当时贵族偏好的田猎生活是分不开的,因为和农民不同,贵族需要在狩猎中操练军事技能,这项活动集军事演习、体育和娱乐于一身,繁殖力强、奔跑迅速的野兔是最常见的猎物之一。细想一下就不难明白,像“狡兔三窟”这样的成语,所指的当然是在野外打洞的野兔。经常打猎的贵族自然会留意到野兔的这种习性,也正因此,当时人们才不时以此来取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