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睡前故事,是当父母必备的技能之一。相信很多父母在孩子要求讲故事时,不用拿书,会张嘴就来的,应该就是自己小时候就听过无数遍的童话——白雪公主、白马王子、小人鱼、小红帽儿……可父母讲着讲着,自己会不会突然有种感觉:“要不要告诉孩子,被大灰狼吃掉后不能重新活过来?”“王子和公主的日子与生活不一样。要不要提前和孩子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童话到底是不是“骗人的”?这几天成了热点,因为最近一期的“奇葩说”,探讨的就是这个辩题。节目中演绎一对观点相冲的夫妻,妈妈选择直接说破,告诉女儿,别信什么白马王子之类,以免在现实中失望。而哄着女儿的爸爸觉得,应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美好。到底支持哪一方?节目外的家长们也是吵翻了。认为不告诉孩子童话“真相”的家长认为:虽然未来的生活未必像童话一样,都是最美好的结局,但是,从小就让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更不好。而持反对意见的家长认为:让孩子盲目乐观,生活在童话世界,以后会失望。
童话的特点就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而且要采用拟人的方法,花鸟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它们都会说话,有感情。这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是不存在的。而童话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并没有一个孩子认为:现实中的小动物、花花草草根本就不会说话呀!不会因这样的问题而指责童话里是“瞎”说。这是因为在孩子的幼儿时期,他们可以把一切看作是“活的”,可以在现实和虚幻中想象和转换,自然地接受童话故事里的形象,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就学会把真实生活和故事分开。
父母应该注意到的是,在选择童话时,要找与孩子年龄相符的故事,涉及爱情等内容的童话,实际上是不适合低年龄孩子的。而有英雄主义色彩,斗奸除恶等内容的童话,也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及时提醒孩子,童话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不可以盲目模仿童话人物,这时候可以告诉孩子,童话人物的超能力,是虚构出来的,是“假”的,因为你是现实中的人,所以,你不具备那样的能力。
童话故事满足孩子对神奇世界的浓厚兴趣,为孩子创造了想象、思考、自我陶醉的空间。所以,童话还是要讲下去的,不要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当然,对于童话类读物和影视节目的监管,是让童话更完美的前提。
(来源:每日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