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久卿
上世纪末,由于跨国日化公司的大举进入,国内日化企业危机四起。
1997年10月,银川化工厂改制为员工持股的银川咪咪洗涤用品有限责任公司。虽不断努力,但终难抵国际日化大鳄的蚕食,品牌和生产日渐式微。
如今,我们已很难在市场上寻觅到曾经辉煌一时的“咪咪”系列产品了......
宁夏首家日用化学品工厂:银川化工厂
宁夏日用化学品的生产过去基本上是空白。
民国时期,马鸿逵办了一个光宁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骆驼牌”火柴算是宁夏最早的日用化工产品了。
除此之外,其它的日用化工产品基本上都是手工作坊生产,这种状况直到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后才有所改变。
1959年建设中的银川化工厂
1958年,我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是新的形势要求,而生产廉价的脱胶骨粉及进一步制造过磷酸钙等肥料是工业支援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宁夏工委决定在银川建立一个年产骨油80吨、骨胶320吨、骨粉130吨的现代化骨粉厂。
1958年3月,有关单位开始了骨粉厂的勘测设计和筹建准备工作。
自治区筹委会工交处与骨粉厂筹建人员在银川市进行了厂址的踏勘,并根据银川市城市建设规划要求,最终将宁夏骨粉厂厂址选定在银川市新城双渠口南。
选择这里建厂的主要原因是:银川工业区布置在铁路以西,考虑到生产骨粉的原料和过程会有味道,对卫生有一定影响,于是决定在铁路线东边下风处建厂;所选建厂处是一片平旷的荒地,附近没居民亦无农田,面积除能够安置现有厂房和附属设施外,对今后的扩建没有影响;厂址位置对于电力、运输有利。
1958年6月,宁夏骨粉厂开始建筑施工。该厂由甘肃省工业厅设计院设计,宁夏建筑工程公司负责承包建设,工程最初投资98万元,建筑面积5891m2,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时的大型建设工程之一。
建设期间,宁夏骨粉厂按照上级指示,增加扩建了年产180吨赤磷车间,用于火柴及农药生产,又建1600吨硫酸车间。
由于当时全国各地处于大跃进高潮之中,为钢铁让路及三材和运输的影响,该厂建筑和安装上所需的材料、设备的供应都受到影响。
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及参加建设的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下,克服困难,胜利完成建厂任务。
土建工程于1959年6月18日全部竣工。设备安装工程于9月9日全部竣工,骨油车间、骨粉车间、 肥皂车间和硫酸车间相继投入试生产。
该厂生产的骨油除供应银川肥皂厂生产,肥皂车间还生产出了宁夏第一批肥皂——“贺兰山牌”肥皂。
宁夏骨粉厂建厂之初,共有职工56名,主要是军队转业军人和上海、北京来宁支援边疆建设的青年,厂长为杨金铎,*兼副厂长是韩景春。组织机构设置有办公室、生产技术股、业务股、粉碎工段、胶油工段、机电修理段。
1959年9月29日,宁夏骨粉厂通过自治区组织的交工验收,并移交生产。
10月6日,经自治区人委办公厅、自治区经委及工业局研究后决定,宁夏骨粉厂投产后改名为银川化工厂。
银川化工厂的发展
1959年建设中的银川化工厂
1959年10月,银川化工厂归口宁夏区工业局管理,因受原材料等原因的影响,从建厂至“文革”期间的发展并不顺利。
1962年银川肥皂厂并入银川化工厂。1968年银川磷矿交银川化工厂,两年后又移交宁夏区燃化局。1973年洗涤剂车间投产。
1978年黄磷车间划宁夏区燃化局管理,并入银川农药厂。
改革开放后,银川化工厂得到快速发展。到1980年代,该厂已成为以生产日用化工产品为主的综合性化工企业。
职工也由建厂时的50多人扩大到758人,建有骨胶、合成洗衣粉、肥皂、精甘油、元明粉(无水硫酸钠)、寒痛乐热敷袋等主要生产线。
至1985年,工业总产值为1,025万元,是建厂初期产值的13.7倍。银川化工厂所生产的“珍珠牌”骨胶,1979年获宁夏回族自治区优质产品。1962年正式投产的肥皂车间,先后生产出“贺兰山牌”“西塔牌”“北塔牌”“新月牌”“咪咪牌”肥皂,陪伴着宁夏及周边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人民一直使用了几十年,计划经济时期,“北塔牌”肥皂还需要凭票供应。
1985年时的银川化工厂
1973年建成的合成洗衣粉生产线,几经改造后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
到上世纪90年代,银川化工厂已经成为自治区一级企业,生产的“咪咪牌”洗涤用品是宁夏著名商标。
“咪咪洗衣粉,洗得真干净”成为当时宁夏家喻户晓的一句广告词。
作者系原宁夏档案局(馆)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