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钟表杂谈] 对于很多刚刚接触手表,刚入坑的表友来说,机芯是一个很让人迷惑的东西,商场导购跟你说这是瑞士机芯、有天文台认证、这俩机芯都是瑞士的、很好的……巴拉巴拉一大堆,说的云里雾里。其实很多人问这款表好不好、怎么样?是担心机芯品质,毕竟外观好不好、做工细不细腻大家都看得见,品牌啊售后啊也是透明可查的。谈论机芯,我们最绕不开的就是ETA机芯,以前ETA机芯“称霸”表坛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多自产机芯,可以说劳力士、欧米茄这个级别以下的品牌,几乎没有自产机芯,而这个级别以上的品牌,依然在大量使用ETA机芯,现在这个情况有所改变,但依然很常见。这就导致,大家同样是ETA机芯,但是价格便宜就几千块,而价格高的可以到十几万,这里面还不包括基于ETA机芯改装的。
机芯自产之前的帝舵Black Bay使用ETA机芯
那么大家都是用的一个机芯,比如ETA 2824,天梭就三四千元,美度五六千元,浪琴七八千或者过万元,而帝舵是一两万的价格,名士和万宝龙等也都在一两万这个价格,卡地亚可以更高一点,而一些珠宝腕表品牌可以到七八万甚至十来万。咱们不说十来万的表,可是几千到几万的表,用的都是“一样”的机芯,为什么价格差别那么大呢?
机芯本身的价值怎么样?
ETA依然是目前最通用的机芯,即便我们常见SW机芯或者其他的基础机芯,其中很多都只是ETA机芯的延伸而已,只有较小的差别。ETA机芯最常见的就是2824、2892-A2、7750、6497/6498、2671等等,抛开计时的7750机芯,其他都是三针型的基础机芯,也是市面上用的最多的机芯。我们都知道,ETA机芯也有级别,从毛坯到天文台级别,价格各不相同,精度标准也不一样。
毛坯机芯用在最入门级的手表里,机芯多用的是黄铜表面,没有经过镀銠、镀锌等镀层处理,表面工艺比较粗糙,肉眼看就是不太美观细腻,如果用寸镜看就能看的很清楚,刻字也比较粗糙。这种机芯很便宜,所以用这种机芯的表,也比较便宜,两三千就能买到(不包括活动打折)。当然毛坯机芯也是正品机芯,只是精度稍差,并不是质量不好,机芯价值在大几百到千元的样子。
从标准版往上,就是主流瑞士手表使用的机芯级别。标准版会有相应的镀层处理,精度稍好,最大日误差30秒,两个方位调教,机芯价值在一千多元。高级版的ETA机芯,经过三方位调教,最大日误差在20秒内,机芯价值也是一千多元。Top级的ETA机芯,经过五方位调教,最大日误差在15秒内,机芯价值在大一千近两千元。天文台级别的ETA机芯,则是按照天文台级别的制造精度,五方位调价-4/ 6秒的日误差,机芯价值两千多元。其中,这些级别里面,除了精度不同,加工的精细度不同,还有材质的不同,主要是发条及游丝的材质不同。
这是单纯机芯的价值,并且比如ETA 2892-A2这样的超薄机芯,价格又会高一些。但是当这些机芯,要用到品牌手表里面的时候,它们还要打上logo,还要按照品牌的要求进行处理,所以价格又会上浮一些。但是总体来说,机芯差不多仅占手表整体价值的30%左右,有时候会更低。也就是说,价格相差一万元的表,其实机芯价值可能只相差一两千。
那么同一机芯的腕表 价格为什么差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