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5月12日电(记者毛振华、王井怀、栗雅婷)掏出手机拍张照,发给网上“检测师”,最便宜3块钱,几分钟就能开出一张珠宝鉴定证书。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开展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之际,记者发现“不送样出报告”“检验检测包过”等在线检测乱象仍然存在。
最低3元一张的鉴定证书
记者在多家网购平台以“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为关键词搜索,发现不少打着10元、20元代出珠宝鉴定书旗号的网店,这些网店给出的鉴定证书价格通常在10元到30元之间,最低的券后仅为3元。
在某网络购物平台,一位网店“鉴定师”开出了具体服务项目和价码:鉴定真假10元、估价10元、制作证书30元。这位“鉴定师”说,将珠宝玉石的照片、重量发来,就能出证书,他同时表示,这些证书“不正规,但看不出来。”
记者将网上搜索来的一张玉石吊坠照片发给该网店,并报上“3克左右”的重量,“鉴定师”对照片中的玉石吊坠估价为1000元左右,记者故意提出这个估价低了些,一番“商讨”后,他将估价提高到2000元以上。
三天后,记者收到了快递来的证书,外表看上去与正规鉴定证书几乎一模一样,有“国家计量认证”“国际实验室认可”“国家实验认可”等标识标志,还有鉴定者、审核者的签名并附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进入的是标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地大珠宝鉴定中心查询”的页面,输入证书编号后,这个页面显示出证书的照片。
记者先后致电中国地质大学及北京中地大珠宝鉴定中心,获知北京中地大珠宝鉴定中心为中国地质大学下属单位,北京中地大珠宝鉴定中心工作人员在获知了记者提供的上述查询网址、证书编号及鉴定者、审核者姓名后,认为均存疑点,“证书编号格式和我们的惯例不一致。”细究查询网址的上级页面会发现,网站内容十分简单,有的地方甚至懒得输入文字,直接用图片填充。
线上造假明目张胆,消费者难以分辨
记者深入调研发现,这些看似“长相”一致的鉴定证书,其实内部也分三六九等,因此价格高低各有不同。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珠宝店老板透露,业内珠宝玉石鉴定证书造假一般分三种手法:一是珠宝真、证书真,但不匹配;二是珠宝假、证书真;三是珠宝假、证书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检测司一级巡视员乔东表示,2021年,针对部分网络商户未经资质许可、以“不送样出报告”“检验检测包过”名义实施检验检测报告造假的乱象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共督促1886家网络交易平台核验48万家平台内经营者资质,核查商品信息1000余万条,处置违规平台的经营者5023家,立案调查相关违法违规案件31起。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制售假鉴定证书者招摇过市,还登上了直播平台。
有消费者不久前在黑猫投诉平台投诉称,自己在一家直播间购买了一只价格1800元的翡翠正品手镯,并收到“珠宝玉石首饰鉴定证书”,但他发现手镯上有纹裂,最终经专业机构鉴定发现手镯经过漂白填充处理。
“近几年线上珠宝销售火爆,直播带货、线上销售的珠宝鉴定证书造假很常见。”天津市黄金珠宝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袁媛说,主播展示的证书和真证书在很多细节上不一致,例如检测项目、排版方式、检测机构地址等,“但在直播间里,消费者往往很难分辨。”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薄文广表示,假鉴定证书在直播平台上横行,直播平台存在监管缺位,这本身对平台也是一种伤害,“作为一种新型销售方式,直播带货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直播间公然出现假鉴定证书,无疑是在消磨消费者对这种新形式的信任。长此以往,将影响直播带货的生命力。”
业内人士呼吁:打击制假售假还需多部门协作
天津市黄金珠宝行业协会秘书长李贵泉表示,鉴定证书造假首先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其次扰乱了整个珠宝市场,假珠宝配上假证书,以低价冲击正规的珠宝品牌,最后就是以无成本、无底线的操作方式对正规鉴定机构造成挤压。
为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严肃查处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决定于2022年4月至7月底开展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乔东说,为满足消费者了解检验检测报告的需求,市场监管总局建立了“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查询平台系统”。目前,该平台可查询2016年以来检验检测机构对外出具的18亿份检验检测报告,为消费者辨别真伪提供了极大便利。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将加大处罚力度。市场监管等部门除对造假者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外,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检验资格;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针对非法买卖、使用伪造、变造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情况,相关部门也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当事人处以行政处罚、追究法律责任。
专家表示,针对网络售卖假鉴定证书泛滥的状况,一方面需要多部门协作,除销售端外,有针对性地重点打击源头端,消灭源头制假售假;另一方面要持续行动,形成常态化机制,避免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