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购物是一种在有限的预算中寻求最优解的过程,是在一个圈定的框架里将各种条件进行统筹博弈的过程。
然而这世界上向来不缺“导师”,尤其是在网上。你好不容易选了一款产品,会有人跳出来说“那玩意儿也能用?加钱选XX吧”,但实际上你真的需要吗?
网络扩大了“精英们”的声量,但也给了普通人一种错觉,仿佛所有人都人在纽约刚下飞机年薪百万,人手一台大法旗舰。
针对电视的选购,如果你是那种在购买前喜欢查一下的人,你会发现好像所有的低端入门级型号都会有人喷,所有人都在买那些讨论热度很高的中高端型号。
然后你看了看购物车里的“X米”,有些局促,好像扯了大伙的后腿。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就是,三星索尼LG等中高端型号,其实仅仅是极少数人的选择。
为了更有说服力,狗哥还专门查了一下数据——从年初截止到现在,参考奥维云对全网的专业电商和平台电商的销量统计,1000-1999的价位占比达到29.32%,2000-2999的占比28.33%。更离谱的是,哪怕低于999的的价格段,占比居然也有10.95%。
而我们经常被人安利的那些高端型号价格段, 比如10000-19999,占比只有0.97%。
这是什么概念?假设我们先忽略一个家庭购买多台电视的情况,意思就是有70%的家庭里用着的都是不到3000块的电视。这还不算某夕上的极度价格敏感型用户的数据和那些杂牌小厂流出的“黑科技产品”。
哪怕是在群众预算更充足,更讲究眼见为实的线下销量,1000-1999占比也有18.67%,2000-2999占比17.12%,10000-19999的占比只有9.15%。
说到这里可能不少小伙伴们该说了,销量不能证明什么,然后拿出那些更“好”的型号,但狗哥想反问一句“价格呢?”
每种产品都有自己的拥趸,你骂厂家不懂产品,他们笑你不懂中国。
并不是我们的消费者配不上更好的产品,也不是他们不懂产品,而是在当前的条件下,绝大多数人就适合用那样的产品。
低端机和高端机同样有意义作为一个试图让你们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的人,狗哥最感兴趣的就是成本了。对于电视而言,最大的成本就是面板,所以电视价格受上游的价格影响很大。
比如今年电视肉眼可见的价格上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疫情导致的上游价格上涨。
可是这对于一台电视最终体现的售价来说明显不够,毕竟作为一件科技产品,除了这些看得见的物料成本之外,还有无数其他的花销,比如研发,宣传,渠道等等等等,这些是我们看不见的。
市场是聪明的,所有的这一切终将会体现到价格上。
就电视而言,厂家们知道为了生存必须调整产品线以适用更大的消费群体。越贵的电视越不能用“性价比”三个字说事。价格的上升到了某个边际之后,性能并不会获得对应的提升,但如果消费者可以获得心理上的进一步满足,也算物有所值。
这就是“一分钱一分货,五分钱两分货”。如果你考虑的是性价比,那么肯定是花一分钱更合适。如果你想要更好,那么两分的货肯定比一分的货要好。
我们尊敬那些高端型号的消费者,可以说他们是科技进步的巨大助力。但有多少人注意到了那些低端型号的消费者?没有他们,这个行业早完犊子了。
低端型号够用吗?其实普通消费者哪儿那么多需求,君不见并夕夕上几百块的杂牌组装机卖得风生水起。一千多的“75寸”大电视随手可见。那些做工用料在狗哥这个业内人士看来直呼我直呼的玩意儿,真的有人看得下去?事实上他们不止看下去了,甚至还说谢谢呢。
电视市场在手机的挤压之下连年萎缩之下,大多数人买电视只是因为“我可以不用,但是我得有一台。”,甚至沦为做家务时的BGM播放器。
所以你问我这些型号够用吗?他们甚至都不用好吗?!
但如果真的用,这些型号确实靠谱又实惠。别以为便宜电视就没法看,除非你是已经被高端电视把眼睛养得很刁钻的发烧友,不然随便哪个你都能看得挺乐呵。
型号盘点最后给大伙盘点一下几款线上的小尺寸(基本都是32寸和43寸)电视,注意是“盘点”,并非狗哥的个人推荐,但你可以当成是线上消费者推荐榜。
如果说70%以上的消费者选择了2999元以内的产品的话,这些1000元左右的小尺寸型号就是“性价比”的核心力量。
以下型号仅来自线上市场统计,不含任何倾向性。
小米 43M5-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