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苹果是十分常见的水果,基本上四季都可以买到,价格也不是很贵。在历史上,苹果的品种和名字有很大的变化,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名称和种类。
在古代,古人对于苹果的吃法和现在也有很大的不同,就连对于苹果的称呼都是很唯美的。到了今天,人们不再使用古人用过的名字,只用通俗易懂的名字来称呼它。
不过,我们的邻国日本保存了古人对于苹果的称呼,而且至今都在使用。
那么,苹果在中国的历史是怎样的,古人对它的称呼究竟有多美,为什么日本沿用了古人使用的名字而中国却没有呢?
世界各国对于苹果的记载各不相同,其中最早在典籍中记载苹果的是西方国家。比较为人们所熟知就是夏娃亚当偷吃禁果的故事,而这个禁果就是后世所说的苹果。在西方神话传说中,苹果二字频频出现,它是权力、宝藏的代表。
相较于西方文明,中国文明中对于苹果的记载比较晚。然而这并不能说明苹果在中国出现的晚,也不是说中国苹果起源于西方。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像苹果这种并非十分重要的作物一般是不会记录的。
相比于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的条件确实要差一些,因此苹果没有被记录下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那么苹果到底是起源于中国还是起源于西方呢,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确定了如今市面上常见的苹果,是野生苹果经过演化和驯化之后的产物,其最初的源头是中国新疆。苹果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魏晋时期苹果就已经成为进入平民百姓家中的水果。
秦汉魏晋时期苹果的品种和名称在中国诸多典籍中,最早对苹果有较为详细记录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史书。那个时候的苹果不叫苹果,它的名字是柰。
苹果的名字最早出现在秦国的史书中的原因也很简单,春秋时期秦国的君主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为了开拓疆土,秦穆公率领大军向西征讨,一直将版图扩张到了河西走廊附近。
这次的兼并战争有利有弊,其中的好处就是促进了中原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流,苹果也正是在这一次的战争中传到了秦国。秦国开始尝试种植苹果,并在与其他六国的交流中将苹果带到了其他地区。
不过这个时候的苹果似乎并不是用来食用的,而是用来祭祀祖先。苹果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一种稀有产物,大概率也只在王公贵族之间流通,普通大众是很难见到苹果的。同时期用于祭祀的水果还有樱桃、板栗等等,总之那个时候水果其实大概率不会常吃。
等到秦国一统天下后,苹果便开始流向社会下层。然而可惜的是,秦朝是个短命的王朝,秦末的农民起义推翻了这个统一的王朝,并在刘邦的带领下建立了西汉。
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崇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基本不对外交流,对于少数民族政权也大都采用和亲的方式求取短暂的和平。
等到西汉武帝时,汉武帝不再尊崇无为而治的思想,而是选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建立起一个强大的西汉帝国。
同时汉武帝启用了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征讨匈奴,还有张骞、苏武、等人在外交方面和西域诸国沟通,最终在文武并用的措施下,河西走廊打通,建立了一条中西交流的陆上丝绸之路。
自此之后,西方的苹果便顺着这条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开始和中国本土生长的苹果杂交融合,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品种。
为了让中国本土的作物吸收更多西方作物的优秀基因,同时展示汉帝国的强盛国力,汉武帝命人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积大约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上林苑。
这是一个皇家园林,里面种植着当时可以见到的所有的植物,豢养着可以豢养的所有动物。这些动植物不断繁衍生息,然后通过来来往往的商人向世界各地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