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哪怕是2000元价位的入门级笔记本,它们的屏幕也都达到了全高清(FHD,1080P)标准,一些高端机型甚至开始武装2.5K~4K的超高清屏幕。问题来了,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需要那么高的分辨率吗?
不一样的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到,笔记本屏幕和外接的显示器,在分辨率的标准称谓上存在分歧。在显示器领域,16:9显示比例一统江湖,在这里的2K屏幕对应的都是2560×1440像素,4K屏幕则对应3840×2160像素。
在笔记本领域,OEM厂商在宣传时则习惯以横向分辨率的最大值对屏幕进行宣传。比如,2160×1440像素是“2K屏幕”、2560×1600像素就叫“2.5K屏幕”、2880×1600像素代表“2.8K屏幕”、3200×2000像素就称“3.2K屏幕”、3456×2160则是“3.5K屏幕”。至于4K屏幕,则代表3840×2160或更高分辨率。
相对而言,笔记本的屏幕标准更加宽泛,而且还存在16:9、16:10和3:2三种显示比例,在分辨率的参数上相对复杂一些。
相同的屏幕尺寸,显示比例越宽,视野更大,更容易压缩屏幕边框,实现更高屏占比
高分屏的优缺点
在屏幕尺寸一定的前提下,笔记本屏幕的分辨率越高,PPI越高,代表显示效果越细腻,可以同屏显示更多窗口,展示更多行/列的表格,有利于提升办公效率。但是,笔记本屏幕多在13英寸~17.3英寸之间,分辨率过高也会带来文字和图标显示过小的问题,功耗也较之1080P屏幕面板更高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