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小烧长久以来对于专门的高清播放机并没有特别的关注。因为对于4K高清影片和内容的播放,一直用的是自己熟悉的那套系统。 NAS存储原盘和各种格式的4K影片,然后通过Apple TV的infuse,以及索尼85X9000H机内安装Kodi来实现。虽说这套解决方案使用下来有各种不满意,以及小问题。但是出于对于苹果生态系统的依赖,以及索尼电视机内部对于各种画面以及HDR格式处理方式的信任,这套系统也就一直沿用下来。
出于机缘巧合,从朋友那里拿到一台芝杜 Z2000 PRO的高清播放器。经过使用,发现这是一台可以完全取代现有任何4K高清播放方案的机器(当然,有原盘双层Dolby Vision情结的朋友除外)。
本文中涉及的Dolby Vision,HDR,SDR的4K测试片段,大多数来自《S&M超高清HDR调机蓝光碟 Spears & Munsil UHD HDR Benchmark》,有需要可以在后台或者留言索取。
关于HDR的知识普及要说4K高清播放系统,这几年在需求上的最大变化,莫过于Dolby Vision杜比视界这个HDR视频格式的内容的普及。在前几年HDR高清格式开始取代SDR格式的初期,大家容易接触到影片的是最常见的HDR10格式,以及经常在4K蓝光原盘中出现的Dolby Vision杜比视界(以下简称DV)。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各种HDR格式,在这里放一张对照表,对于一些基本概念里面都可以找到。如果有兴趣深入研究的用户,可以自行找一些深度解读的文章。
作为一名影音行业从业多年的电影爱好者,可以说从2012年杜比公布革命性的Dolby Atmos杜比全景声开始,第一部使用全景声混音的影片记得是皮克斯的《Brave》,到2014年公布Dolby Vision,杜比逐渐打通了Dolby Cinema杜比影院的所有环节。直到今天,杜比影院依然是商业影院的效果标杆。
如果想要在家中享受杜比影院,在HDR格式刚刚问世之初,可能需要一台支持UHD蓝光光盘播放器(比如OPPO,先锋,松下),且能够支持HDR10和Dolby Vision。或者使用支持HDR视频输出的电脑显卡在PC上进行播放(仅支持HDR10)。当然,支持HDR的显示设备也必不可少,以及支持杜比全景声格式的功放怎么说也是必需品。
之后第一代支持HDR的高清播放器和电视盒子开始普及,很多使用的是华为海思芯片和晶晨的芯片。以及Apple TV开始支持Dolby Vision,配合安装infuse成为HDR播放画质的代表。以及Kodi的各种魔改版本开始支持Dolby Vision,在电视机上直接安装Kodi播放HDR格式的影片也成为一个很易用的解决方案。
可能有些朋友不太认同这个定义,小烧更愿意将这一代采用瑞昱Realtek(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小螃蟹网卡的品牌)芯片的4K高清播放器,称为全新一代4K高清播放器。如果说第一代4K播放器解决了大家“有没有,能不能“的问题,帮助大多数人实现流畅播放4K HDR影片。那么现在这台Z2000 PRO播放器,就是在第一代的基础上更精益求精,解决各种用户的使用痛点,达到让所有人都能轻松享受4K高清HDR影片目的。
目前的4K影片播放系统,大多存在一些不足。
痛点一: Dolby Vision杜比视界支持
关于DV,在家用影音领域依然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格式。原因有几点:
- 杜比视界的稀缺性
相比最常见的HDR10格式,DV在进入家用之初,仅存在与一部分4K 蓝光原盘中。而4K蓝光原盘中的DV,当时只能通过4K蓝光播放机输出。通过4K蓝光播放机输出的DV画面,仅能在少数顶级的支持DV的电视机上进行还原。这就造成了大家对于杜比视界这个格式的陌生,同时也产生了些许崇拜。
- 杜比视界格式的复杂多样性
查看上方的表格就可以得知,由于是DV是最先问世的HDR格式,需要兼容大部分的HDR种类,同时又是画质最强的HDR格式。因此在各个领域使用的杜比视界格式,也有很大的却别,早期的设备很难兼容DV格式,造成了播放困难。
- 杜比视界动态Meta元数据
动态元数据相对于HDR10的静态元数据,提升在哪里? DV的动态元数据,可以由播放器内部进行转换处理(所谓的LLDV),输出对应的杜比视界画面。也可以把所有的元数据输出,交由支持杜比视界元数据的显示设备进行处理。动态元数据的特点就是可以针对每一帧每个场景设定不同的亮度,使每个画面都能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那么这个任务,是不是由最了解自身显示特性(最大亮度,色彩映射等参数)的电视机来处理,才是最合适的呢?
痛点二:现有系统的各种短板和缺陷
没有针对性,仅仅列举一部分自己对于目前4K影片播放系统在使用中遇到的不快。
- 苹果Apple TV的底层不支持高清音频的源码输出,包括Dolby True HD和DTS HD。仅支持解码为多声道PCM输出(无法实现全景声类的沉浸音频),或者重编码为Dolby Atoms(低码率)输出。造成音质上的相对于无损的Dolby和DTS高清格式的降级。
- 苹果上的王牌播放器infuse PRO对于4K蓝光原盘的中带有杜比视界的视频解码错误,造成画面颜色问题和播放卡顿。不知道最新的infuse PRO有没有进行修正。造成了一大部分的杜比视界4K原盘无法正常播放。
- 苹果Apple TV原生系统,对于国内的视频App,比如哔哩哔哩,爱奇艺,腾讯视频等,无法提供支持。而不带谷歌框架的国内安卓系统(电视,播放器等),又无法安装油管等App。
- 传统的4K蓝光播放机,虽然能达到很好的音视频效果,但是价格昂贵。MTK的平台的老旧,无法支持新功能,无法安装App,仅能当作一台纯粹的播放器使用。
- 无线网卡的性能羸弱。经测试,Apple TV 4K上的W-Fi 6,无法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稳定播放4K蓝光原盘,经常需要缓冲,连接网线后播放流畅。而索尼的电视机更是阉割了千兆网口为百兆,而自带的Wi-Fi性能极其有限,无法稳定播放4K蓝光原盘。导致虽然Kodi的功能日渐强大,却依然无法完美地在索尼电视上使用。
- 蓝光导航。相信大多数用户没有这样的需求,但是对于原盘收藏党来说,这项功能就是一份信仰,一份仪式感。没有导航就是没有了灵魂的蓝光原盘。苹果上的infuse无法支持蓝光导航,Kodi和一些蓝光播放器可以通过安装插件实现这一功能,经测试依然不太完美。
- 使用成本,以及使用上过于复杂。苹果需要购买价值不菲的infuse PRO,才能享受播放4K蓝光原盘,以及漂亮的海报墙模式。安卓系统就需要折腾Kodi以及各种各样的插件,普通用户不会折腾,即使是爱折腾的用户,有时候也希望有一台到手即用的全功能机器。
出于对于以上两大痛点的深切感受,在使用这台芝杜Z2000 PRO的时候,着重测试了杜比视界的影片的播放,以及各种现有系统的短板是否在这台新一代的机器上有所改进。
因此,在本篇评测中将没有通篇不痛不痒的废话,来覆盖所有的官方宣传产品卖点。而将会重点对于这台4K高清播放器最核心的竞争力进行解析。
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