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句都是“生离死别,锥心刺骨”,迎春出嫁时,哪有这般痛断肝肠?嫁女原本也算喜事一桩。纵然不舍,也不至于痛心疾首到如此地步。仿佛此一去再也不能相见了一般。
人只要活着,纵然遥遥相隔,也总有相见的机会,比如身在千里之外的黛玉,不照样被外祖母接到京城的身边来么?江南甄家,也偶尔会不远千里来贾府走动走动呢。
可是,探春离开时,一家人上演的却是一场“生离死别”的剧目,简直跟送殡仪式差不多。气氛都烘托到这儿了,探春不好意思活着回来探亲吗?
关于探春的“送死”结局,还有另一个佐证。是由林黛玉亲自说出来的。大家千万别以为那只是个“笑话”,因为那一点都不可笑,反而令人感到不祥和惶恐。那是真正的谶语。
2:芳华遇秋难相宜,春夏之梦将支离,万物凋零因秋至,蕉叶覆鹿哪堪提?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一章中,大家要开诗社,黛玉提议众人彼此给自己拟一个“雅号”。于是就有了探春这番话:
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
好奇怪,古人有句话叫作:“家有梧桐树,凤凰自飞来”,对于探春来说,既然自己要变成凤凰登高枝了,为何不以梧桐为题——作自己的雅号呢?却偏偏选了芭蕉?在宝玉的提议下,她分明有两个选项呀?
既然探春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就只能说明冥冥之中自有命运的指引和安排,她在为自己的宿命做预言。果然,探春的雅号一出,立刻让黛玉捕捉到了某种不同寻常的信息;并本能地联想起了这个典故:
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她去,炖了脯来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你们不知,古人曾云‘蕉叶覆鹿’。她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
“蕉叶覆鹿”?还真是触目惊心啊。或许有的朋友们并不知道这典故的由来,那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蕉叶覆鹿》的典故是:
春秋时, 郑国樵夫打死了一只鹿,怕被别人看见,就把它藏在坑中,盖上蕉叶。后来他去取鹿时,却忘了所藏的地方,便以为只是一场梦,事后翻篇不提了。后来,人们便以"蕉叶覆鹿"来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一般。
也就是说,自称“蕉下客”的探春,不过是猎人的“猎物、战利品”,是做为战败国议合的“赔偿和进贡之物”。所谓的“嫁妆”,也应该是国库里提供的,是以嫁妆的名义进行“割地赔款”,相当于赔偿人家的“战争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