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高赞问题:为什么读书越多,越觉得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其中有个网友回答了自己的经历:
他在厂子里上班,跟周围的人一样,都没有太高的学历;只不过,别人下班之后耍手机,出去喝酒玩乐的时间,被他用来读书。
他喜欢读书,也享受读书,但这种行为却被住在一个宿舍的人看不上,甚至遭到了冷嘲热讽。
起初他还会反对,后来也就习惯了,周围的人也对他喜欢读书的行为见怪不怪了。
其实在读书的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换句话说:读书毕竟是一个人的事情,这件事无法两个人一起做。
即使你们阅读同一本书,得到的感受和答案也是不同。
当产生了分歧,你就会感到孤独。
为什么读书多了,反而感到痛苦和孤独呢?
-01 读书越多,越是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和局限性”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心存敬畏。
敬畏什么?
敬畏大自然,敬畏规则,敬畏生命,敬畏知识。
读书就是一个从学会走路到学会跑步的过程。
1个月读10本书,1年读100多本书,你以为这样的阅读量已经很丰富。
实际上,当你真正沉浸在读书中你会发现,与浩瀚无边的知识和书籍比起来,我们的思维依旧浅薄,我们的认知依旧跟不上所有的知识。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才终于明白:
人力有穷,而知识无穷。
比如说:
你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打翻自己之前的错误认知,这就会让你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心中也产生了“挫败感”。
你意识到,我们是有局限性的。
无论是思维,认知,智商,能力,接受度等等,都是有局限性的。
就像跑步,即使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百米跑步想要提成半秒,都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我们感到痛苦的根源,是因为我们见识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但却无力改变现状。
当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冲突,就放大了我们心中的痛苦和不安。
比如:
一个小镇青年,没有背景,没有底气,没有钱,工作一般收入一般,他最爱的事情就是读书。
即使读了很多书,又能做什么改变呢?他很难改变自己的阶层和出身。
让他放弃当下拥有的,去尝试从书籍中获得的东西,他根本没有勇气放弃。
这就是痛苦的根源——矛盾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