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屁股痒了吗?”“昨晚上睡觉磨牙的是谁?”
说到这里,不少80、90后可能想到一句恐怖的话——“你肚里是不是生虫子了”,然后就被要求服下味道很奇怪的宝塔糖用以打虫。
看到这张图,蝌蚪君就想起了它的味道
当然,还有很多小伙伴会亲眼见证自己拉出小虫子的画面。
没有见过的同学请看一下新加坡电影《我们的故事》,电影中人徒手拉出两条蛔虫的场景,那是相当让人“喷饭”的(这里就不配图了,感兴趣的可自行搜索查看)。
蛔虫是80后和90后的童年阴影,今天,我们听到蛔虫二字还是心有余悸。
但是当我们回顾人类与蛔虫的接触史,会发现有不少科学家和志愿者为了战胜蛔虫,特意吃蛔虫......
蛔虫潜伏史&人类首次记载
蛔虫,属于线虫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虫,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其患病率高达70%以上,儿童患病率高于成人。
蛔虫(左边雄性,右边雌性),图片来源见水印
从幼虫进入人体到开始产卵需要两个月,成虫寿命约一年。
2019年《寄生虫》杂志报道,在史前美洲豹大便中发现蛔虫虫卵,这与发现标志着蛔虫出现的历史最早可追随到16570~17000年前。
而世界上首次记载蛔虫病是在1800年前,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文中指出蛔虫进入胆道和肠道之间不适应,运动剧烈,使人出现呕吐,烦躁之状,后服用“乌梅丸方”,麻痹蛔虫,缓解了病情。
后来在宋代《颅囱经 · 杂症》中记载了具体的驱虫、*虫之方。
蛔虫生活史&科学解剖蛔虫史
那么,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国外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对待蛔虫的呢?
18世纪初,科学界通过解剖蛔虫,借助显微镜观察,发现蛔虫可能是卵生的,而不是像当时盛行的“生命自发说”说的那样,是由于食物腐败产生的。
蛔虫卵
每一次打破现有的常识都绝非易事。
为了证实蛔虫可能是卵生的,1855年德国寄生虫领域先驱科学家库肯麦斯特(F. Küchenmeister)将蛔虫卵喂狗,结果并没有在肠道中发现蛔虫,实验失败。
后来德国的医生莫斯勒(F. Mosler),卢卡特(R. Leuckart)、法国的医生戴纹(C. J. Davine)先后用各种动物以及儿童做实验,也没有收获。
直到1868年,生物学家阿特伯格证明了哥式蛔虫卵在鸽子体内发育成成虫之后,更多的科学家也纷纷用各种动物做实验,证实了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