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09年成龙和刘媛媛唱的歌曲《国家》吗?
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正如歌词所唱:“国是千万家”,顾名思义,“国”是由千万个“家”组成的。
那么“国”和“家”的是怎么来的呢?“国”和“家”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话说前几千年的周朝,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开始分封“天下”。为什么要分封天下呢?难道是效仿姜子牙封365路正神吗?当然,那是神话,与其说是周武王效仿姜子牙,倒不如说是后人写《封神演义》时效仿了周武王分封“天下”。
商亡周立,“天下”就是武王的领土了。他得考虑啊,天下这么大,王亲大臣们都有贡献啊,得赏他们啊,你们一人一块地吧。结果呢,武王不分不要紧,一分分了一千多块地,自己的兄弟、功臣、贵族和亲戚人人有份。
分到地的人就是我们熟悉的“诸侯”,“诸侯”分到的地就叫做“邦国”。这就是“国”的前身了。
“诸侯”有了自己的“邦国”,手下的人也都有贡献啊,得赏他们啊,于是乎“诸侯”又效仿了武王分封的做法,把“邦国”又分成一块块的,自己的亲戚和大臣,每人一块。
分到地的人就是我们熟悉的“大夫”了,“大夫”的地呢就叫做“采邑”,简称“家”。
也就是说,天下最大,然后有“国”,最后有了千万“家”。
最出名最好理解的当属《三国演义》里那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分天下,三足鼎立,魏国、吴国、蜀国三个“国”,是一个道理的。
当然,“大夫”们也没闲着,他们还要分。“大夫”们把土地分给自己的家臣,这些家臣称作“士”,“士”是干嘛的呢?“士”是直接控制最底层的老百姓的。
于是,这样就形成了一层一层的分封制度,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封建制度”了。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实现大一统,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有的专家学者在研究中就认为秦朝以后就不是“封建制度”了,因为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地方是说了不算的。当然,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
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理解是到1912年清朝灭亡,封建制度彻底被消灭。
到了近现代,“国”字的含义指的就是“国家”了,“家”字的含义就是指家庭住所了。
当然,还有我们我们最熟悉的“家国天下”。这是出自《礼记》第四十二篇里的《大学》一文。“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意思是: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礼记》一书为西汉时期礼学家戴圣所编,据传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在习礼过程中记载了大量的经文,到了汉代戴圣非常感叹,怕再有秦始皇那样的人把这些书给烧没了,于是冒着“坑儒”的危险把这些论文编纂成册。其中《大学》就是其中一篇论述儒家人生哲学的论文,该文先提出学习的目的在“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认为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家国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