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花夕拾》
【教材链接】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P56~61);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
【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作品介绍】《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共十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写作特色】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②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③大多写个人生活,但也从独特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
专题探究
专题一 鲁迅的童年
篇名 | 主要内容 | 主 题 |
《狗·猫·鼠》 | 文章追忆童年时期救养的隐鼠惨遭*害的往事,解释了“我”“仇猫”的缘由。 | 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
《〈二十四 孝图〉》 | 从“我”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着重分析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以幽默的笔调嘲讽封建教育。 | 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孝道的批判,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
《阿长与〈山海经〉》 | 文章记叙了“我”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她赠送“我”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刻画出长妈妈善良、朴实却又迷信、唠叨的性格特点。 | 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
《五猖会》 | 文章再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扫兴、厌烦的感受。 | 揭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
《无常》 | 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的“无常”的形象,说明民众喜爱“无常”爽直而公正的形象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用阴间讽刺人间。 | 作者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 文章先写“我”在百草园里的生活,回忆了百草园的景物、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雪地捕鸟,乐趣无穷;又写“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回忆拜师、询问“怪哉”虫等事,枯燥中充满乐趣。 | 揭示了儿童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间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儿童追求快乐的天性。 |
《父亲的病》 | 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名医”陈莲河开了许多奇特的药方,但都没能治好父亲的病。 | 揭示了庸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本质,同时也批判了封建孝道。 |
《琐记》 | 描写了邻居衍太太帮小孩子隐瞒玩闹的事,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流言,后描写了作者在南京就学的经历,看到“雷电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记述了“我”不顾老辈的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 | 批判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表现出作者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体现出作者对新时代、新思想的追求。 |
【其他篇目梳理】
篇名 | 主要内容 | 主题 |
《藤野先生》 | 叙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他在仙台医专时,藤野先生对他的教诲,并记述了自己受日本学生的歧视、侮辱,最终决定弃医从文的经历。 | 表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与敬佩。 |
《范爱农》 | 作者追忆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前对黑暗社会不满,追求革命,在革命后又备受打击和迫害的遭遇。 | 表现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
专题二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人物 | 篇名 | 主要情节 | 形象特征 |
长妈妈 (保姆) | 《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五猖会》 《狗·猫·鼠》 | ①夏天睡觉摆“大”字;②正月初一吃福橘;③喜欢切切察察,讲许多“我”不耐烦的规矩礼节;④给“我”讲“长毛”的故事;⑤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⑥谋害了“我”的隐鼠。 | 豪放、不拘小节,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善良、热心,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
范爱农 (朋友) | 《范爱农》 | ①在东京反对拍电报;②回国后受排斥陷入困境;③溺水身亡。 | 倔强耿直、愤世嫉俗、有责任心。 |
藤野先生 (老师) | 《藤野先生》 | ①穿衣朴素,有时忘带领结;②添改“我”的讲义;③订正“我”的解剖图;④关心“我”的解剖实习;⑤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 | 生活简朴、不拘小节、关心学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认真求实。 |
寿镜吾 老先生 (老师) |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 ①“我”向他询问“怪哉”的事情,他脸上有些怒色;②循序渐进地教“我”读书;③学生们跑到书屋后面的园里玩耍,耽误了上课的时间,他并没有严厉呵斥。 | 方正、质朴、博学、严格、和蔼。 |
衍太太 (邻居) | 《琐记》 《父亲的病》 | ①鼓励别人家孩子冬天吃冰;②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散布流言;③将纸锭和《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让父亲捏在拳头里;④怂恿“我”在父亲临终时大声叫喊父亲。 | 喜欢暗中使坏、表里不一、自私自利、爱搬弄是非、迷信、心术不正。 |
专题三 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1. 不要压制和摧残儿童的天性,应该让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翻断砖,按斑蝥,因好奇拔何首乌而弄坏泥墙;被送入最严厉的书塾,孩子们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偷偷玩耍,突出了儿童爱玩的天性。而在《五猖会》中,父亲不顾“我”对迎神赛会的企盼,强迫“我”背诵《鉴略》,体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他与儿童之间的隔膜,给儿童的心灵带来了伤害和阴影。
2. 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琐记》中的衍太太是儿童教育方面错误的典型,她鼓励孩子们在冬天吃冰、打旋子,教唆“我”看不健康的书籍,怂恿“我”偷母亲的首饰去变卖,“我”长大后明白了这些做法是令人憎恶的。大人们应当以正向的言行来教育、引导孩子,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保护儿童的求知欲,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为“我”买来绘图的《山海经》,激发了“我”对绘图文本的兴趣,成为“我”心中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之一,可见保护儿童的求知欲、营造崇尚读书的氛围、培养儿童的读书兴趣是多么重要。
4. 提倡保护儿童的天性,避免封建礼教对儿童精神的毒害。如《〈二十四孝图〉》中“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封建孝道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鲁迅斥责其“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