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虽然是个庶出的姑娘,但她的才情和气质一点也不输于嫡出的女儿。探春从小被王夫人养在身边,也一直视王夫人为自己的嫡母。虽然她也有庶出女儿的那种痛苦,但她一直自立自强,谁也不敢小瞧她半点儿,谁也不敢低看她一眼,连王熙凤都得畏她三分。
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探春抽到了一直带有杏花的花名签,签上有一句诗:日边红杏倚云栽,注解是: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当时很多人都笑她说,我们家已经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以后也是王妃不成?其实在这一回里,众姐妹抽到的签,都是以后的命运的暗示,这些暗示也基本都是一语成谶。
探春的命运在书里多处都给出过暗示,她的判词里说她: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曲子里说她: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这些都说明,探春最终是离开了家乡,去了很远的地方,并且还是在清明节的时候,哭着走的。贾府过元宵节的时候,探春做了一个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谜底是风筝。
探春的命运一直和风筝有关,探春做的这个灯谜,也无疑是探春命运的又一次暗示。谜语里说,她是清明的时候妆点,很明显在暗示,探春是在清明节出嫁的。探春能在清明的时候出嫁,想必这桩婚事也是非常急迫并且是逼不得已的,不然探春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嫁。所以从后文贾琏给出的一句话:“亏着有三妹和藩的功劳,才算罢议了”,可见探春是为了家族,在清明节的时候,不得已远嫁了。
我们都知道,探春虽然不是王夫人所生,但是贾府这四个女儿,除了进宫的元春,只有探春最争气,也只有探春最能拿得出手。所以如果探春不是因为形势所迫,被逼远嫁了,那她未来要嫁的人家必定不会差。那么如果探春没有远嫁,她最初的婚事会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探春在抽到那个花名签的时候,作者就已经交代了探春的命运,她以后就是个王妃。在贾母八旬寿宴上曾经出场了一个南安太妃,南安郡王一直和贾家交好,所以南安太妃也一直和贾府走得很近。贾母过寿的时候,南安太妃就来给贾母拜寿了。然而这次寿宴,贾家的三个小姐,贾母只让三姑娘探春出来作陪,其余作陪的人是林黛玉、薛宝钗和史湘云。
很明显,陪着王妃的人,必然是能拿得出手的人。林黛玉和薛宝钗不用说了,并列十二钗之冠,史湘云是侯门千金,也不会丢脸,而贾家,能拿得出手的只有探春。南安太妃这次过来,贾母特意找了家里几个出色的女孩子作陪,很显然是有目的的,最有可能就是南安太妃在为自己选媳妇。
然而作陪的这几个女孩子,除了探春,其他几个女孩子都不是贾家的人,她们的婚事,贾家自然也做不了主,贾家能做主的只有探春。所以探春最初的婚事可能就是南安郡王这里,这次作陪,南安太妃看上了探春。探春最初的王妃命极有可能就是南安郡王这里。
然而世事难料,探春最终不得不远嫁。既然探春后来是去和藩,那么必定是作为一个公主或者其他尊贵的身份过去和亲的,嫁的人也必定是藩国的一个王,这样才能靠着探春来平息一场战争。所以探春的王妃命没有改变,只不过是由一个王变成了另一个王,而且是遥远藩国的一个王。
探春说过,如果自己是个男孩,她早走了,出去立一番事业。她虽为女儿身,但才华和志气并不输于男儿,也只有探春有这样的胆量有气魄的人才敢去和藩。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如果贾家没有后来的迫不得已,凭借探春的为人和优秀的品质,她即便不如宫里的元春,也不会比元春差太多。王妃命,是探春这样优秀的女孩一早就注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