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2021年第4期《临床麻醉学杂志》,发现发表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小儿麻醉方面的内容,这里简单综述一下,看看目前小儿麻醉有哪些新的发现?
在器官保护方面,发现:
在2019年1~12月接受亲体肝移植术的112例患儿中,共有45例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为40.18%。肝移植术中再灌注早期患儿出现严重心肌抑制及心排量、血压明显下降与术后AKI具有独立正相关性,实时连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稳定心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减少术后AKI的发生。
在探讨术中氧化亚氮暴露对半椎体切除术患儿术后血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使用氧化亚氮进行麻醉对围术期血液学指标无显著影响。
(看来,阴性结果也不是不能发文章)
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 μg/kg,持续泵注10 min,随后以0.3 μg·kg-1·h-1持续静脉泵注至术毕,其血清CC16、TNF-α、 SP-D、sRAGE、IL-6浓度明显降低,术后ALI、肺部感染和ARDS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缩短。说明右美托咪定能够抑制肺损伤标记物及炎性因子释放,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术后肺损伤。(右美托嘧啶抗炎作用又一例证)
在分析和比较长时间(>2 h)保护性单肺通气策略(P-OLV)与压力控制双肺通气模式(PC-DLV)对新生儿术后康复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虽然与PC-DLV组比较,P-OLV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明显缩短, 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但PIP和Cdyn差异、撤机时间、初次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通气模式与术后CRP浓度、术后撤机时间、初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无明显相关性。说明在新生儿食管重建术中,长时间(>2 h)P-OLV与PC-DLV通气模式对术后康复指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