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培养四基,提高四能,并加强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又是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整个几何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况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训练其基础知识、认识水平、理解能力都有所提高。一部分学生虽然对圆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对圆的理性认识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上本课时,必须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通过折、量、画、议的手段,在动手操做中获得知识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
教学目标:
1、 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2、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并学会画圆。
难点:根据圆的特征,学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教法设计:
观察法、演示法、探索法、动手操作法、讲解法、练习法。
学法设计: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含师用和生用两种)、彩笔、小车两个(一种车轮圆形、另一种正多边形)、各种不同的圆形实物、直尺、圆形纸片等。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正方形、一个正三角形,一个正六边形、一个圆形纸片,直尺、圆规、各种不同的圆形纸片、圆规等。
一、 创设情景,引起好奇
师:出示两个小车(一个小车的车轮是正多边形,另一个小车的车轮圆形),在展示台上推动两个小车,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这两个小车在运动时有什么不同?(一个颠簸,一个平稳)
师: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题?板书: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两辆小车的动态演示,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发思考,激发起学生研究圆的兴趣。把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意识和习惯]
二、 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 了解圆的特征
师:在同学们面前有一个正方形、一个正三角形,一个正六边形、还有一个圆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我下面提出的问题,再在小组内交流。
课件出示1
动手思考:
1) 用手摸一摸各个平面图行的边,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圆没有角)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的游戏,既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又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在摸的过程中感受圆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
2) 你能想办法找出各个图形的中心吗?在中心位置点上点,并用你喜欢的字母标出来。
3) 你认为那个图形的中心到边上各点的距离相等。用尺子量一量。
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师:巡视指导,参与其中。
方法预设:对折法、画线法。
师生汇报交流:你觉得圆和其它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
小结:引导学生理解车轮做成圆形且车轴安在中心位置的理论依据。(板书:圆没有角,且圆的中心到边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从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去探究。这样的设计更突出了对学的过程的重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相互交流、讨论、补充、启发,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了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2、 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关系
出示课件2
动态演示:
师:圆的中心又叫圆心,有字母O表示。(出现出现相应的点、字母及说明)
穿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出现相应线段、字母及说明)
从圆心向圆上任意一点连接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出现相应线段、字母及说明)
出示课件3:
师:观察手中的圆并动手思考:
圆有几条直径,所有直径都相等吗?半径呢?直径和半径是几倍的关系?
生:动手思考。
结论:圆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同一个圆内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r=d。(板书: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r=d)
3、认识圆规并用其尝试画圆
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和思考。那么我想问一下,平时你们是怎样画圆的?
预设1:借助物体上的圆形,如直尺、瓶盖、水杯等物体上的圆形。
预设2:圆规。
师:如果我要画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借助物体上的圆还方便吗?(不方便)在此基础上人们设计出了专门的画图工具:圆规。圆规主要有转轴、动脚、定脚三部分。
师:介绍圆规的用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圆。
生:在练习纸上尝试画3到5个圆,边画边思考:怎样做才能把圆画好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还是半径?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师生:交流画圆的经验。
追问: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还是半径?(半径)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看似简单的画圆问题,实则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表述、概括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体验出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奠定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 阅读课本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运用课本并不是死读课本,而是要把教材内容吃透、用活。学生经过上面的学习,对圆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完整的概念。]
三、 练习巩固,总结提高。
1、 分别画一个3厘米和4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完成后互相检查。
(1) 学生画圆时,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 集体订正。
2、 填空
(1) 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决定了圆的位置,()决定了圆的大小。直径是半径的()倍。
(2) 穿过(),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做直径,用()表示。从圆心到圆上圆上任意()连接的线段,叫做(),用()表示。圆心用()表示。
3、判断:
(1)半径相等的两个圆,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2)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也都相等。()
(3)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 )
(4)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5)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
(6)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难易适中、有梯度,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启发性和生活性。一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同学之间互相说说自己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问题想探究?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学习能力的养成,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四、 提出问题,走出课堂
1、自行车的车轴装在了车轮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2、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是50米的圆,你准备怎么画?
[设计意图: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既体现了知识的延伸,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没有角,且圆的中心到边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圆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同一个圆内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也都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r=d
【设计意图:良好的板书设计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创设简介、美观的板书,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