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李斯特
这些在傅雷看来都没什么,他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他坚信母亲“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对儿子更加变本加厉。
在傅雷的教育下,傅聪的琴艺进步飞快,不仅弹得行云流水,还学会了自己谱曲,可傅雷对他就是不满意,仍然动不动就打他。
邻居们经常发现,傅聪满身伤痕,被父亲绑在外面的树上,绳子勒得特别紧,傅聪动弹不得也不敢哭,怕父亲听到哭声继续打他。
邻居们好言相劝,傅雷每次都会客气地敷衍过去,朋友们劝他不要这么严厉,他也当做耳边风。
傅雷父子
钱钟书和杨绛与傅雷关系很好,经常去傅家做客,他们听说过傅雷教育儿子的粗暴方式,但没想到是那样的蛮不讲理。
一次夫妻俩刚进傅家大门,就看到可怜幼小的傅聪,被父亲牢牢地绑在树上,绳子已经勒进了他的肉里,皮肤被勒得发红发紫,身上还有淤血。
杨绛心疼极了,赶紧把绳子解开,傅聪已经疼得没有知觉,杨绛把他抱进屋子里。
傅雷看见儿子进屋了,立刻就要动手打他,还好被钱钟书拦住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在外面温和儒雅的傅雷,对待儿子竟然这么残忍,但始终没有人能劝得住傅雷。
练琴时的傅聪
在家庭教育上,傅雷把他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傅聪身上,他的小儿子傅敏喜欢拉小提琴,小心翼翼地提出想要学习小提琴,却被傅雷一口回绝。
雷垣先生也愿意教傅敏小提琴,傅雷表示坚决的反对,他认为傅聪是从小开始学音乐,天赋和基础都很好,傅敏当时已经上中学了,要培养也太晚了,事实上傅雷培养傅聪已经很烧钱了,他实在无力培养傅敏。
傅雷告诉傅敏:
“你的天赋不在弹琴,你应该当老师。”
傅聪
傅敏后来考入北京外交学院,毕业之后当了中学英语老师,《傅雷家书》也是在傅敏的整理和编辑下,才被世人所知。
可如果当年傅雷让他学习小提琴,世界上会不会又多一个著名的小提琴家呢?傅敏也曾想过这个问题,不过那是不会有答案的,父亲也有他自己的无奈。
傅雷与傅聪的矛盾与和解,大约从傅聪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到他出国留学后,父子间的矛盾随着那些温暖的家书,开始冰消雪融,化为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