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否》这部原著中中,明兰评论科举考试,说的很恳切,说"考的好的可以做官,考的不好的可以做吏,即便是秀才,也是可以免税的,见了县太爷也可以不跪。”
这就是在古代读书的好处,金榜题名后,若是运筹帷幄,成绩斐然,或许能跻身官场,发挥才智;若是稍有差池,亦可成为一名府吏,铺陈自己的才情。
即便未能金榜题名,作为一介秀才,经济上,你亦可享受免税的恩惠,不必为金钱而奔波劳碌;
政治上,当时的社会也有一些小吏的职位可以也仅可以让读书人来担任,比如孙秀才屡试不第,明兰的大伯想着给他求一个府生的职位,孙秀才不屑而已。
这些职位虽然地位不如官员高,但待遇却比较优厚。因此大家见了你都会尊称一句读书人,即便没有任何官职,你见了县太爷也可以不跪。
当然,除了科举,想要得到官职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世家子弟通过自家的门荫获得。
门荫虽然看起来是一条捷径,但实际上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家族的权势和财富能否延续,子孙是否有才华胜任等等。即便凭家世得到了一定的官职,碰见这些科举考试得到官职的人,难免心中不免觉得低上半截。
所以,在古代,读书学习是一条最可靠的路。这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无数寒门学子通过这条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为了在科举考试中一鸣惊人。这种对知识和权力的追求,无疑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