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只出版了一部作品《飘》,但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飘》于1936年6月30日问世,不久便打破了当时的出版纪录。书短缺时,3美元的原价被读者炒到60美元一本,足足翻了20倍,赶得上当时住两个月旅馆的价格。
1937年,《飘》荣获了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由《飘》改编而成的电影《乱世佳人》上线后,又掀起一波米切尔和小说《飘》的热潮。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飘》已经被翻译成27种文字,在全球畅销。据报道,当时广场上迎接米切尔的人群甚至比迎接罗斯福总统的还要多。
那么,《飘》这本书究竟讲了些什么呢?它以一位美国南部庄园主的女儿斯嘉丽的十二年坎坷情感历程为主线,主要讲述了斯嘉丽经历与阿希礼、查尔斯、弗兰克及盖瑞德的婚姻后,勇敢走出困境,并不断改变自己,转变观念,成长为一名新时代的成熟女性的故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飘》中还展现了南北战争中蓄奴制废除后, 北方通过战争带给南方工业文明的进步和价值观念的改变。今天我们就跳出对斯嘉丽的情感婚姻分析,来着重看看作者在《飘》中体现出的那个年代的精神价值和思想的变化。
01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气魄”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写到 “为情而造文”,鲁迅写《野草》时说:“有了小感触, 就写些短文……”,巴金也曾说:“我写小说, 只想反映我所熟悉的生活, 倾吐我真挚的感情。”一部小说,往往蕴含着作者自身的思想和精神状况,而米切尔的这部小说《飘》也是这样。
米切尔于1900年出生于美国南部的新生代城市亚特兰大,她从小便爱听亚特兰大的各种战争历史。后来,一战的来临又让米切尔真实体验到了战争的真实与残酷,这极大地激发了她的生存希望。
18岁时,她结识了一名叫亨利的青年军官,两人相恋。亨利英俊又绅士,有着诗人般的气质,就如小说中的"卫希礼"一样。但后来,亨利在战争中被夺走生命,米切尔由此痛苦不堪,《飘》中的斯嘉丽对卫希礼疯狂的爱,其实就寄托着米切尔对亨利的无比怀念。
后来,米切尔母亲去世,父亲和长兄也一蹶不振,她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活力。在绝望中度过一天又一天后,她遇上了厄普肖。这个男人酗酒成性,性格不羁,但却对骨子里有反叛精神的米切尔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她们很快步入了婚姻,又很快分道扬镳。时间虽短,但厄普肖带给米切尔的痛苦和屈辱是难以忘怀的。
婚姻的失败,家庭的变动,生活的艰辛让米切尔陷入逆境之中,但她却并没有屈服,就像《飘》中的斯嘉丽一样,她有着跨过逆境的生命力。她重新成为了一名记者,在深爱着她的约翰·马什的帮助下,完成了《飘》这部名著。
《亚特兰大杂志》曾问米切尔:“是什么品质让人们能挺过灾祸继续生存?”她回答说: “南北战争的幸存者常常把这种品质称为gumption (气魄) 。”
其实,米切尔本身就具有这种“气魄”,一种能挺过难关继续生存,克服逆境东山再起的能力与品质。在《飘》中,她的这种气魄经过艺术的改造,具体表现为一种由原始本能孕育出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在熬过难关生存下来的斯嘉丽身上表现得极为突出。
战争之下,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受到了威胁。面对生存状况和新旧文明的转变,许多人开始惊恐与彷徨,但斯嘉丽却能泰然处之, 在生存本能的驱使下勇往直前, 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