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作为一个朝代仅仅只有15年的时间,但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却是空前的,作为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秦朝建立的一整套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直为后世朝代所沿用,可谓“百代都行秦政法”。而秦朝制度建设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一举废除了分封制,这个自西周开始就被确定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体制。
上图_ 秦时期全图
- 秦朝废除,西汉重立
秦朝建立后,朝中重臣元老纷纷向秦始皇进言,让嬴政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王,而李斯则坚决反对分封表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而嬴政也表示赞同并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于是,秦朝废除了分封制而改行郡县制。这在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然而,强大无比的秦王朝却由于统治暴虐、滥用民力激起了席卷天下的起义,最终二世而亡。底层小吏出身的刘邦最终扫灭群雄,建立了西汉王朝。所谓“汉随秦制”,西汉建立后基本是照搬了秦朝的制度,但有一点却是大相径庭,那就是刘邦却大行分封制,不仅大量分封刘汉皇亲宗室,还分封了大量“异姓王”。已经被废除了分封制,再次在西汉王朝大行其道,某种程度上也是开了历史的倒车。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西汉重新拾起了已被秦朝废除的分封制呢?
上图_ 西汉前期形势
- 首先西汉建立之初大封“异姓王”,仅仅是刘汉皇室暂时稳住统兵将帅的一时权宜之计
刘邦夺得天下后,对跟随其一起打天下的将领们大肆分封,比如彭越被封为梁王,英布被封为淮南王,当然更少不了被封为楚王(后贬为淮阴侯)的韩信。如此对“异姓王”们大规模分封,在历史上也是尤为罕见,恐怕只有后世清朝入关之初对明朝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人分封“三藩”可与之比肩。
当然,如此做法绝非刘汉皇室心胸开阔,而是西汉刚刚建立百废待兴之时,对于这些手握重兵的将帅加以笼络的一种无奈之举和权宜之计。比如韩信虽然是刘邦的部将,却在楚汉相争时凭借自己的军事天才和强大兵力,成为能左右局势的一股力量,其谋士蒯通甚至劝说韩信“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当然韩信并未采纳),可以看出这些将帅已经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当然,刘汉皇室是不会让这些“异姓王”长久存在下去的。就在政局稳定之后,刘邦立马开始对这些“异姓王”下手,以“谋反”的名义将韩信等人一一剪除处死。
上图_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
- 其次,对皇族宗室子弟的分封,在于西汉朝廷急于加强巩固统治的“刚需”
西汉之前,无论是西周的天子、春秋战国的国君,还是秦朝的皇帝,都是出自于家世源远流长的显赫家族,而刘邦作为第一个从封建社会底层完成逆袭的王朝开创者,却面临着根基薄弱的天然不足,而他一手建立的西汉王朝,却存在着数不清的敌人和危机。
千疮百孔的经济形势、手握重兵的将帅、在秦末起义中又重新崛起的原六国贵族,当然还有雄踞北方草原“控弦之士三十余万”的匈奴帝国。而这样的局面下,刘邦最为信任的人,也只有自己的兄弟子侄们,也只有将他们分封藩王,才能拱卫刚刚建立的还较为脆弱的王朝。
因此,刘邦先后分封了九个刘氏宗室子弟为诸侯王,史称“同姓九王”,并与群臣共立“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其中既可以看出刘邦需要加强维护统治的迫切需求,又可以看出汉初的统治还存在一定的脆弱性,以致于还要用立下盟约的郑重方式,来将分封宗室这一行为以“正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