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看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最喜欢看的是西游,其次是水浒,最后是三国。最不喜欢看的,就是红楼,因为没有精彩的打斗场面,不管是和妖怪打,还是和坏人恶人打,总之是,都没有。只是一味文绉绉絮叨叨的,成天吃饭喝酒听戏,然后是没完没了的拌嘴打骂哭泣。
及至上了中学,细细读了原著,发现这书里,竟也有颇得鲁智深真传的醉金刚倪二;救人于水火,一似及时雨宋公明的刘姥姥,还有书中开头结尾,那飘然而至,又翛然而逝的一僧一道,也似金庸笔下,那仙风道骨的张三丰和隐于少林寺的高手扫地僧;柳湘莲送给尤三姐的定情信物鸳鸯剑,竟和刘备的兵器雌雄双股剑同一名称(双股剑又名鸳鸯剑)。另外,《白眉大侠》中的武林第一高手于和的标配也是碧血鸳鸯剑。
其实,我国的侠义之士,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鸡鸣狗盗之徒。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家喻户晓。
汉代的司马迁写《史记》,专门开辟了一个专栏:游侠列传,为他们树碑立传,后来班固写《汉书》,也设《游侠列传》章。
最早的武侠小说,应该是出自《吴越春秋》中的《干将莫邪》和《越女袁公》两篇,后来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也有武侠篇什,如《李寄》、《周处》等。
唐传奇的大量创作,把武侠小说创作,也推到了高峰。《红线》、《聂隐娘》、《昆仑奴》、《虬髯客传》,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篇佳构,都是当时的巅峰之作。后来经过宋明数朝漫长的历史积累,到了清朝,笔记体武侠小说创作,再次迎来高潮。
和曹雪芹差不多同时代,又早于曹雪芹的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中,近500个故事里,就有40多篇内容涉及侠义主题。
武侠小说中的这些侠义之士,他们仗义疏财、嫉恶如仇、重信守诺,又知恩图报、舍生忘死、大义凛然。所以司马迁高度评价他们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信,义者有取焉。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这些太史公笔下侠义之士的优秀品质,在《红楼梦》中,尤其是书中那些来自市井乡野的底层民众身上,有突出表现和生动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嫉恶如仇、仗义疏财
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写义侠倪二时,这两个侠义之士的鲜明性格特征,在他身上展露无遗。当听到贾芸有这么一个只认钱不认人的卜世仁(不是人)舅舅时,大怒道:
要不是令舅,我便骂不出好话来,真真气死我倪二。也罢,你也不用愁烦,我这里现有几两银子,你若用什么,只管拿去买办。
这般嫉恶如仇又仗义疏财,与水浒中的鲁提辖毫无二致:
鲁达听了道:“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猪的郑屠!这个腌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回头看着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史进、李忠抱住劝道:“哥哥息怒,明日却理会。”两个三回五次劝得他住。
正因为有如此的义侠之名和义侠之举,所以后来的靖本脂批说,醉金刚一回文字,伏芸哥仗义探庵,有人猜测是指后来贾府被抄家,贾芸、小红等人在倪二的资助帮助下,去狱神庙探望并设法营救宝玉。
这三人的侠义之举,让人自然联想到《虬髯客传》中的风尘三侠:虬髯客、李靖、红拂女,且与黛玉在六十四回所作的《五美吟》暗相照应: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二、知恩图报、救人困厄
知恩图报、救人于厄的当然是书中的刘姥姥,所以巧姐的判词里最后两句是: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知恩图报这一鲜明性格特征,在很多侠义之士的身上,也体现的非常明显。四大刺客之一的聂政,为*人避仇,隐于齐国市井,做市贩屠狗生意。为人仁孝侠义、武功高强。韩大夫严仲子数次登门拜访,并备酒馔、黄金百镒与聂母为礼。
为报知遇之恩,聂政在母丧姐嫁后,独自一人,执长剑,直入侠累府堂,手刃严仲子仇家侠累。这般士为知己者死的以命相搏,让两千多年来,聂政的赫赫壮举,世代传颂。
同样出身于市井乡野的刘姥姥,虽没有聂政的英雄壮举,但是她知恩图报,为了救出流落烟花巷的巧姐,宁愿卖房子卖地,这般毁家纾难、救人于厄的底层劳动人民的壮举义举,亦同样是侠义之举,值得大加歌颂。
当初,贾府给她的,不过是他们少开一次联诗会,少吃一次螃蟹宴,就可省出来的,够庄家人过一年的二十两银子的小钱、闲钱,如今,却要她倾家荡产来报答。
一如严仲子的那黄金百镒,聂政却为此最终搭上自己还有姐姐聂嫈两条年轻鲜活的生命。
这般以身家性命报答知遇之恩的侠义之举,当然是付出远远大于所得,但是不论是聂政还是刘姥姥,在他们的眼里心里,其实早已认定,你当初济我困厄,我今日舍命相报。
我若报答,便不问值得不值得。
三、心如皎月、以死明志
古往今来,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仁人志士,不胜枚举,侠义之士亦然。
春秋时期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让,原为晋国智氏的家臣。公元前453年,晋国赵氏联合韩氏、魏氏在晋阳打败智氏,智氏宗主智伯瑶被*,头颅被赵襄子做成酒器使用。
豫让为报答智伯瑶知遇之恩,入宫涂厕、吞炭漆身,只为伺机行刺赵襄子,后刺*行动失败,他伏剑而死,以己一死明为主复仇之志。
在红楼梦中,尤三姐亦是以一死明自己并非淫奔无耻放荡之人,换得柳湘莲的那一句“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书中对三姐拔鸳鸯剑自刎的一段描写,最是摄人心魄,又让人扼腕叹息:
(尤三姐)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芳灵蕙性,渺渺冥冥,不知那边去了。
她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和他,喜结连理、夫唱妇随、长相厮守,谁能想到,最终她却只能以一死,换得他口中“刚烈贤妻”那一个名分上的妻子。
在儿女情长的世界,尤三姐亦当得起情侠二字,所以后来的情榜上尤三姐得名“情刚”,这般刚烈的性格,倒也榜如其人。
高中时读《天龙八部》,至乔峰(萧峰)自*那段,每每让我想到尤三姐的拔剑自刎:
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曾与陛下义结金兰,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人的大罪人,既不忠,又不义,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举起右手中的两截断箭,内力运处,右臂回戳,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心口。
一为儿女私情,一为家国大义,其事虽异,其情则一,都是身负莫大冤屈,百口莫辩、无处告诉,唯有一死,方能证得一生清白,是这样至刚至烈,又是这般无奈无助、痛彻心扉。
总之,无论是倪二的仗义疏财,还是刘姥姥的知恩图报,抑或尤三姐的以死明志,都让儿女情长的红楼世界,亦到处充盈着英雄气也长的浓浓侠义色彩。这一系列具有侠义性格的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给情天情地的女儿世界,增添了韵味悠长深沉的别样风情。
作者:午梦堂主,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