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邻梦
经济的本质就是商品流通,流通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两大部分。经济是通过货币将社会生产劳动的“过剩”商品实现等价交换,让拥有不同“过剩”产品的人们能够均沾社会分工协作的大成果。世界经济就是一个巨大的经济环流将世界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到一起,联系的方式就是出口优势“过剩”商品换回急需补充的紧俏商品,比如中国出口轻工业加工制成品,进口石油、矿产等原材料;美国出口军火、客运飞机等高技术产品,进口日用轻工业加工制成品......世界经济的终端参与单位是家庭,家庭通过参与社会分工生产某项优势“过剩”商品换取社会劳动报酬,又通过购买其他生活消费品将经济之水汇入国家经济。国家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全世界所有国家通过国家间的大分工、大协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家庭就是每台发动机的燃料,为发动机注入动力。
经济的基础在于流通
经济分工的基础是劳动力能够“人尽其才”
人类社会是群居性的,每个人都不能离开同伴而独自存活。人类一切成长活动可概括为两大方面:① 从社会中获取资源成长壮大自己,获取行为主要包括学习和购买。个人从形成胚胎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从外界获取资源成长壮大自己的成长活动,孕期通过脐带母子相连,借助母亲获取成长资源,出生以后更是接受来自各方老师【包括家长、老师和兄长】的帮助逐步健康成长,直至从“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成长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即从幼年、童年、青年到成长;② 运用自身能力回馈社会建设,以换取社会对个人能力价值的回报,主要方式就是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劳动薪酬。如果把社会比作大江大河【金钱货币就是其中的水流】,那么个人就是大江大河之中极小的灌溉沟渠,从大江大河中获取水源【劳动薪酬收益】、浇灌一定面积的农田【家庭】之后又将获取的水源悉数【购买社会生活服务品】回归大江大河。
工作体现人力资源价值
人们常以幼年、童年、青年表示不具备自立能力的人,指代不具备独立行事的“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期颐之年分别指代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应该具备的生活自理能力,弱冠之年就是个人到达成年、应该开始生活自立的标志,预示着这个人将以完全独立自主的方式参与到社会劳动生产分工中去,也就是成为了所谓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当一个人成为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就应该能够得到应有的社会分工协作中的某一项工作,进而实现生活真正意义上的自理,比如耕者有其田、工者有其位,也就是所谓的工作中能够“人尽其才”,每个人都能够通过与同步协同工作完成生活自立,即能够通过劳动换取生活所必须的物质、经济资源和社会地位。
新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根本就在于解放了劳动生产力,让原本固定在土地上的农业人口能够投身到更高效的城市化社会建设之中,让原本只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能够开发智力从事工业生产、社会生产服务,实现了劳动者的“人尽其才”。
物流是经济的最终体现形式
经济分工的本质是各自生产优势“过剩”商品
社会生产力之所以产生分工,其根本就是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潜力,比如农民长于种植、养殖,老师擅长引导孩子们学习成长,商人将不同劳动者产出的优势“过剩”商品协调、组织、流通起来,金融让货币在不同劳动者之间能够被更高效的利用......因此,我国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生产最多的优势“过剩”商品就是轻工业品,它们带动了高密度就业,填补了国内、国际对轻工业品的消费需求。
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原本各自生产优势“过剩”商品之后在交换的模式被打破,疫情控制在崇尚民主的西方国家好像已经变得“遥遥无期”了。在此情况下,全球经济关联性下降,家庭【包括其他社会终端组织】成为了货币经济的“蓄水池”,家庭蓄水必然造成经济河道中的水流减少,这也就是我们看到全球性金融崩溃之后,虽然各国都采取了紧急救助政策,但实际效果并未激活经济,其根源就在于商品经济的流动性受到了疫情的阻碍,缺少了动力和活力。在紧急状态下人们的消费追求被挤压,除了生活必需品消费,其他都变成了能缓则缓。
社会经济就是一个大的传动链条、环环相扣,农业生产处于链条首位,轻工业、重工业、文娱等依次排开,而今虽然国内疫情大环境已经解除了大范围的隔离。但是,小心翼翼防范的心理仍然不可麻痹大意,文娱、教育等社会经济多环节都尚未正常参与社会分工协作。因此,也就是说仍然有大量劳动者处于待业、自保状态,虽然各地都出发放了不同量级的消费券以刺激经济,这些消费券犹如低落睡眠的露珠,它能够激活一部分消费,但是依然不能解待业者的长久生计。解答疫情对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还需解放待业者,让人们看到流通、交互、可期的生活希望,让安全感回归生活才能激活社会。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 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