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和经济学者常受一般人嘲弄,在诸多讥讽里,很有名的一则是:“你只要教会一只鹦鹉说'供给'和'需求',这个世界就多了一位经济学家!”
鹦鹉学舌
在超级市场和便利商店里,买牛奶面包的人是“需求”,提供牛奶面包的人是“供给”。当需求和供给碰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除了铜臭味,这种活动似乎枯燥无趣。经济学者把市场机能和供需关系奉为神明,真是令人发笑!
不过,买牛奶面包是供给需求,人绝大部分其他的活动,不也都隐含了供给和需求吗?父母和子女的互动,不是一方面需要养育爱心,而另一方面供给养育爱心吗?和同事朋友交往,不也是友情的供给和需求吗?即使是路上迎面而来的陌生人彼此微笑,不也是有人供给微笑,而有人需求微笑吗?
因此,关于人们之间大大小小的交往互动,经济学者可以把复杂多变的关系简化;利用两个很简洁的概念,可以认知、描述和分析这些交往和互动。当然,在了解供给、需求这两个概念一般性的含义之后,就值得进一步探究供给和需求的性质到底为何?
在供给方面,可以从一些随手可得的现象开始:房地产兴旺时,会有许多建筑商进人;当葡萄的价格比苹果高时,比较少的果农会去种苹果。因此,供给的基本特性是,价格愈高,供给量愈大!原因非常简单,人都是理性、自利的,闻香下马、闻利而至。
当然,供给的特性也有例外;有些性质非常特别的对象,无论价格高低,供给量都是固定的。譬如,台北“故官”里只有一个翠玉白菜,世界上只有一个迈克尔.杰克逊。供给量有限,自然会影响与需求互动之后的结果。
在需求方面,刚好与供给相反;价格愈低,需求量愈大。东西便宜了,买的时候会多买一些,而买的人也会增加。例子毋庸远求:为什么超级市场要降价促销?为什么百货公司大减价时人潮汹涌?还有,为什么推出新产品(可乐、矿泉水、洗发露等等不胜枚举)时,往往会附送赠品?仔细想想,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需求定律在发挥作用:价格和需求量刚好反向变动﹣﹣价格高,需求量低;价格低,需求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