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题:扩大开放,从优化投资环境开始
新华社记者刘敏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上的这则比喻,生动阐释了优化投资环境对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性,释放出吸引外资从政策优惠向环境改善转变的强烈信号。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改革开放40年来,通过政策鼓励为主的吸引外资方式,中国蜕变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过去5年间,引进外资措施再升级,从注册审批制改备案制到削减限制性投资措施,投资环境持续改善。外企创造了我国近一半的对外贸易,外资亦从“中国号”快车上巨大红利。合作共赢、美美与共为“中国引资样本”写下鲜明注脚。
居安思危、赢时思变。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要素红利”逐步让位于“创新红利”,对外资的需求亟须从量向质转变;国际经济深刻变革,一些国家正通过资本回流实现“再平衡”与“再工业化”;周边市场人力资源比较优势日渐凸显……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是新情况所迫,也是新阶段发展所需。
优化投资环境,要在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上提供坚实保障。清理废止与大方向大原则不符的法律、修订完善产权保护法规、加强同国际贸易规则接轨,有些骨头硬但必须要啃;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加大开放力度。扫除制度拦路虎企业才能吃下定心丸。
优化投资环境,要在科学管理服务上下工夫。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多改革自主权和先行先试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市场发挥效力的体制机制障碍。企业“少跑腿少动嘴”,将更多精力放在经营上。
优化投资环境,还要遵循有序优化与合理监督相结合。不同背景资本融合发展难免摩擦磨合,优化投资环境不是要给外资“超国民待遇”,而是要一视同仁鼓励内外资同台竞争,一样遵守“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避免恶意收购与垄断行为。
历史已经证明,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开放通融、携手共进才能优势互补,利益最优。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又有“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大机遇,只要坚持扩大开放“赶早不赶晚”,优化投资环境“提质也提量”,中国经济发展一定会打开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