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连续停办数年的琼山府城元宵换花节活动,今年重新启动了。2月5日元宵节,海口市民用脚投票,把府城地区围了个水泄不通。据官方媒体之后公开的数据,当天参与活动的有47万人次之多。
如此多的人参与换花节活动,当然跟人们疫情之后的报复性过节有一定关系,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于地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热爱。我们可以看到,府城换花节并不是海口人在自嗨,甚至不是单纯的海南人自娱自乐的行为。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不止有海南人,还有很多凑热闹的外地人;关注换花节的,不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海南的国际传播中心就用英语对换花节做了视频专题报道,央视CGTN则在俄语频道播发了相关的内容。
从以往历年的相关报道来看,几乎每年都有外国友人出现在参与换花的队伍当中,他们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琼山府城换花节不但历久弥新,而且在逐渐的走出去,走出海南,走出国门。
有人说这是一种文化输出。我们并不讳言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的更广,但能够实现文化的传播,绝不在于人为强行的灌输,而在于文化本身具有的价值和强大生命力。水土不服,即便硬吃下去,也会随着胃里的翻江倒海而吐出来;完美融合,哪怕有空间地域习惯方式的差异,也可以求同存异,实现文化的共性共通。
我们现在经常讲文化自信。为什么要文化自信?因为文化也犹如一块阵地,如果我们不自信退缩了,就可能有另外的人摸上来占领它。其实已经有这个苗头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不知为何被某些人当成是糟粕累赘,意欲打压和放弃。但,一边要丢,另一边想捡,经常又传出来某些其它国家虎视眈眈,要把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收入囊中,说成是自己的。这还不值得警醒么?
我们为什么能够文化自信?这种自信当然不是凭空来的,因为我们现在还有广大群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继承作为基础。传统文化是人民造就的,而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文化是植根于人心的,所以它的外在形式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被暂时隐匿,但绝不会被彻底的消灭掉。也正因如此,琼山府城换花节虽然受疫情影响,貌似消失了几年,但归来仍旧活力满满,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