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
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是指厂商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总和,称为“经济成本”。经济成本除了会计成本,还包括未计入会计成本中的厂商自有生产要素的报酬。
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显成本) 隐成本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隐成本
(二)成本分析
1.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总成本(TC)是指厂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成本总和,它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短期,即在生产规模既定的条件下,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因此短期总成本(STC)可分为固定成本(FC)与可变成本(VC),计算公式: STC=FC VC
平均成本(AC)是指生产单位平均所需的成本。平均成本有短期平均成本(SAC)和长期平均成本(LAC)。
边际成本(MC)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边际成本也有短期边际成本(SMC)和长期边际成本(LMC)。
2.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1)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总成本
固定成本在以产量为横坐标、成本为纵坐标的坐标平面中为一条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
可变成本的规律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产量逐渐增加,但由于最初固定生产要素与可变生产要素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可变成本的增加率大于产量的增加率;以后随着固定 生产要素与可变生产要素逐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可变成本的增加率小于产量的增加率。
总成本变动规律与可变成本相同,将可变成本曲线向上平移一段等于固定成本的垂直距离即为总成本曲线。
(2)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
由于固定成本与产量变化无关,因此平均固定成本(AFC)随产量增加而持续递减。它的变动规律是开始减少的幅度很大,以后减少的幅度越来越小。
平均可变成本(AVC)变动的规律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和产量的增加,生产要素的效率逐渐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平均可变成本减少;但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平均可变成本由于边际效益递减作用而增加;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呈“U”形。
平均成本(SAC)变动的规律是由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共同决定的。
(3)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
边际成本(SMC)的变动规律是:边际成本最初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则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边际成本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3.长期成本分析
(1)长期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LTC)是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长期总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开始生产时,需要投入大量生产要素,而这些生产要素最初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成本增加的比率大于产量增加的比率;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生产要素开始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成本增加的比率小于产量增加的比率;最后,由于规模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又使成本增加的比率大于产量增加的比率。
(2)长期平均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LAC)长期中生存每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在长期中,生产者可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选择合适的生产规模,即根据既定规模的平均成本曲线(SAC)进行选择,从而使平均成本达到最低。
不同行业具有性质不同的长期平均成本:
成本不变的行业
成本递增的行业
成本递减的行业
(3)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LMC)是在长期中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长期边际成本也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先减少而后增加的,成本曲线也呈“U”形。
4.利润最大化
(1)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总收益等于产品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
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量产品时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得到的收入。
边际收益是(MR)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销售量所增加的总收益。
(2)利润最大化原则
经济学中的利润是指经济利润(π),它是总收益与总成本(经济成本)的差额。公式表示为:
π=TR-TC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MR=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