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内在逻辑关系的展开来写好段?请看课文中的经典例子。
四下《挑山工》第一段:①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②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③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保持身体平衡。④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⑤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⑥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⑦但是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线加长。⑧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第①句是起始句,也是中心句。第②句紧承第①句,首先介绍挑山工的外形,第③句介绍挑山工的动作,第④~⑧句介绍挑山工的路线和路程。全段是按照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展开的——由外到内、由浅入深。
五下《祖父的园子》第17段: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⑤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⑥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⑩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⑪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⑫太阳也不知道。
这段文字很特殊,④⑤两句是本段的中心句。①②③相当于“引子”,说了第④句的“一切都活了”,⑥~⑫句扣住第⑤句“都是自由的”展开。这一段是按照季节由春到夏给园子带来的景象变化顺序展开的,按照作者观察以及情感的内在的逻辑顺序,不是时间的先后顺序。
五下《手指》第二段:①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②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③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④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⑤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⑥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⑦给人搔(sāo)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这一段没有中心句。第①②两句说大拇指的形状和构造,③④两句说大拇指“最肯吃苦”,⑤⑥⑦三句说“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本段是按照先外后内、由实到虚的内在逻辑顺序展开的。
【仿写练习】
根据内在的逻辑顺序展开下面一段话,起始句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是不同于语文的。字数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