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信用比钻石更可贵
图文/之一
题记: 挤兑现象说明了什么? 如何化解信用危机和恐慌风险?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信用比钻石更可贵。
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人们总是强调信心信念的作用,“望梅止渴”的典故就是一个成功范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信用比钻石更可贵”。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下处理银行挤兑等一些突发性、群体性事件。
在当前国际风云激荡、局部战争硝烟弥漫、实体经济艰难、金融资本变幻、市场经济低迷的严峻态势下,一些地方村镇银行、小微商业银行偶有发生挤兑恐慌现象(简称挤兑现象,下同),让人唏嘘忧虑不已。挤兑现象说明了什么?
银行挤兑是指大量的银行客户同时到银行提取现金的现象。发生银行挤兑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经济大势影响;二是外部个案干扰;三是小道消息作祟;四是内部管理失当;五是资金流通困难;六是银行服务缺位,等等。上述这些因素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几个或单一因素引发,比如一个“小道消息”就有可能引发从众心理。但是,归根结底,产生挤兑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信用度下降、传闻资不抵债、**等诱发,导致储户对存在银行内的储蓄资金的安全性产生怀疑而造成的。挤兑现象的发生,对经济社会和储户生活影响巨大:一是直接冲击银行正常经营秩序;二是直接影响储户群众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三是严重破坏银行信用体系完善和银行公信力;四是局面失控时,还会形成群体性突发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当挤兑现象出现时,如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不足以及时支付兑现,则有可能使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进而引发灾难性后果。银行挤兑现象,是在信用危机的影响下发生的一种具有突发性、集中性、群体性、危害性的货币危机现象。这种现象是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信用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银行危机的一种表现,也是银行危机的一种诱因。因此,及时防范和化解平息银行挤兑,从根本上讲,就是怎样避免银行危机,保证银行正常运转,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群众幸福生活。
人们都希望存款无风险高回报,乐享美好安定生活,不希望挤兑现象发生。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化解和防范银行挤兑现象发生呢?四点建议:
一、做好群众工作。这是第一位的工作。一旦出现或可能出现挤兑现象,首先,要坚信“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自信自强,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进而营造强大的安全稳定的心理预期和积极向上的健康舆论氛围,务必防止自乱阵脚。其次,要坚信“信用比钻石更可贵”,人无信不立,讲信用,守信用,迅速正确引导疏导化解消除群众恐慌情绪,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理解和拥护支持,千方百计挽回群众信任,用最大力气祛除信任危机,排除恐慌风险,使群众坚信“存之有利、存之放心”,取信于民,利益惠民。只要群众理解支持拥护,即便暂时有困难,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二、搞好资金对冲。认真及时分析研判,提前制定并及时启用应急预案,坚持“能兑则兑、缓兑必服”“先急后缓、量力而行”“分时分段、分批实施”等措施,尽最大能量盘活存量金融资本,想方设法加速资金流转,坚决果断地防止资金链断裂。同时,银行内部要加强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细化风险管控,尽快弥补管理和服务短板,切实提升员工素能,全面优化提高对储户群众的服务水平。
三、坚持打防并举。强化空间思维和全局观念,积极主动地争取地方党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综合地系统地运用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组织行政、法律法规等各种手段,全面施治,严惩不怀好意、居心叵测、挑头作乱、趁机捣乱、制造传播谣言、唯恐天下不乱的“害群之马”和寻衅滋事分子,使广大人民群众明辨是非曲直,认清形势趋势,统一思想认知,坚定信心决心。
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从根本上解决银行挤兑现象发生的“金钥匙”。只有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才能有充足的可靠的资金流现金流作保障,才能有底气有能力有实力兑现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信任希望和热切期盼。最重要的是,从长远看,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决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不仅要让群众相信银行存款的安全性,还要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存款的利益回报,真正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信任度、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