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门服务 >

对事物发展准确率的判断(如何正确判断事物的发展方向)

来源:原点资讯(m.360kss.com)时间:2023-12-04 04:27:14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对事物发展准确率的判断,如何正确判断事物的发展方向(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王智远

比起提高认知水平,我们更应该去发现自己的“认知坐标”所在的位置。

打开手机,各种各样幽默的短视频,短文,你想看到的东西都在拼命的抢占“你的时间成本”,互联网给我们带来很多便捷,同时也让我们陷入“信息的洪流”中,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

身边很多人为什么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焦虑,其原因就是每天接收到太多“杂乱无章”的信息,很多人开始被自己的各种杂念和*控制着。

人人都觉得自己就差一个机会,都相信自己可以一夜暴富,所谓“嗜欲深者天机浅”,人的杂念和*越慎重,就会对垃圾快乐上瘾,就越看不到真实的世界。

面对复杂且动态的外部世界,如何形成对自我和外界的理性认识,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在人人说认知升级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先看清自己,找到自己的“认知坐标”所处的位置,进而有效的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

如何判断自己的基础认知层级呢?

法国托里德定律把认知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是“一元思维”模式,其表现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几乎听不进别人的声音,和外界思维无法兼容,又叫婴儿模式,特点就是“我认为对的就是对的”。

第二个层级是“二元思维模式”,属于认为的二级阶段,这个阶段能够兼容两种不同的观念和不同的人,具备理性和共情,其生活工作中表现为“我不同意你,但是我尊重你”。

第三个阶段是“认知的多元思维模式”,这个层级的人能够兼容外界所有的思想和观点,可以圆融吸收并且有效的提炼运用,外界所有的信息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有用的”,他们的大脑就像虚空的黑洞,“虚极净度”。

源源不断的吸收和消化外界的信息,正所谓“万法归一”,如果想要得到认知的提升,核心就是要“去我执,除大脑的边界”。

在未来,不同认知的人将处于不同的维度,构建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坐标体系,是为了更清晰的看到本质,对于每个人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01、别人的“思考坐标”

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我想多数人都没有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坐标系呢?简单来说:一个人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

比如:我把“水杯”放在一个美学设计师手里,让他写篇文章,他肯定会阐述关于水杯美学,工艺设计的一些看法,并融入自己的理念。

比如我把它送给一个普通人,让他来写这个“水杯”,他肯定阐述的是容量,长相以及实用的角度等。

如果把这个“水杯”放到工厂中,给工厂老板看,老板肯定觉得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杯子而已,他会和你谈材料,成本等。

写到这里,于是我扪心自问自己,我看事物的角度是什么?拿到这个水杯我会想到什么?我能把它深入描述并写出几千字吗?

假设前面的案例,都是根据职业来进行分析,我是不可能从“水杯着手”,我肯定会思考上班时间为什么需要水杯,它能帮助我解决什么?等等。

假设我是一名作家,我肯定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水杯的发展史演变过程,写出来没有问题,但是我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历史,学习前人的文章。

如果我把它写了出来,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现在很多本科毕业生论文也是这样写出来的,都是站在“别人的坐标系”去发展的。

即使在原有的知识上有我们自己的东西,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看待其他的事物的时候也用同一的“坐标系”,因为我们学习,理解,看本质的能力不够深。

在生活和工作中,大多数人看待问题的时候是没有自己的坐标系的,并且还没有主见,甚至有的时候参考的依据都是说“我从网上看的”,其实你并不知道这个东西的依据是否属实。

有人可能会反驳智远的看法了,会说:没有啊,我觉得自己挺有思想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有自己的判断等等,但这的确算是有主见的一种表现,可是我们的这种主见也是模仿的。

比如说:

有的时候我们看一本书,书中有很多知识观点,如果你觉得它很有道理,便会接纳它,并且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认知,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可能还会搬出这一套理论模型,帮助你去解决问题。

此时,你肯定会说它是一本好书,作者写的太好了,相反,如果作者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没有一致的,你就会排斥这本书,因为我们不相信书中的内容,也就是我们不愿意相信书中所说的。

至于我们为什么会排斥书中的内容,就和价值观有关系了,当我们相信一些东西的时候,相反,它就会变成我们下次衡量一个事物的标准。

我见到太多的互联网从业人员,从网络上获取很多没有验证的信息,然后使用在自己的工作当中。

最后发现现实和“理论”相偏差的状态太大,其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坐标体系”,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影响了最终的判断。

再分享一个案例:

小时候我们经常听老师或者父母说“不经过别人的允许拿别人的东西就是偷窃,是可耻的行为”。

那么下一次如果你看到别人不经过你同意拿自己的东西,就定义为“小偷”,这是相信。

选择相信什么内容是由教育决定,由社会的价值体系决定的,比如媒体广泛宣传助人为乐是美德,那么我们看到助人为乐的观点自然就会支持。

若有本书中的所写的内容和社会价值观宣传的不同,我们就自然会排斥,但是现实中,很多东西我们是无法通过“道德和法律”来做判定的,所以我们就需要有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不能人云亦云,缺乏判断。

  • 那么怎么才能提升自己的基础“思考力”呢?

有两个有效的方法:

一是多自己思考,

二是多听听别人的表达,他在怎么思考。

第一个是你遇到问题要多去想,想通,想透。

第二个方面则是多和智者交流或者多阅读高质量的书籍,观察别人的思考方式,并将它化为己有,两种方法论都需要有自己的思考,第二种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初中时,思考在数学老师嘴里可能就是一道算数题,甚至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表达方式,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也是一样,要从一个角切入,然后有逻辑的思考问题的本质,并解决它。

任何事物都是有坐标体系的,就像品牌的“定位”一样,比如你现在随意想到一档综艺节目,脑中就有它基础的样子,如果没有坐标系,它可能就很模糊,在别人眼里是摇摆不定的,就不会很清晰。

我们幻想一个人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比如你的同事,他的做事风格是什么样的,就直接折射了“它的思考坐标”,它看事物的角度站的立场不同,表达出来的想法也就不同。

02、认知坐标四象限

一个事情是有各种“维度”组成,没有经过思考的人,他的第一表现也是大脑的第一折射,我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认知坐标”去看外界,往往会忽略到最本质的东西。

我把认知坐标(一个事情)分为了“四个维度”,如下:

对事物发展准确率的判断,如何正确判断事物的发展方向(2)

《对于复杂事物的评判,认知坐标图》

  • 1.看过去

遇到复杂的事物,无法直击本质时,我们就不要贸然决定。这个时候就可以思考过去,对比此事情看有无“前人”经历过,通过看过去了解事物本身属于“表层”还是“真相”。

表象只是表面的现象,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只透露出了冰山一角,不管一件事情的表象多么丰富,迷人,其本质才是最核心的部分。

比如在风口上很火的直播带货,很多人以为主播能说会道就行,但其实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是选品团队,议价能力,供应链管理,活动运营能力等。

很多本质都是和表象反着来的,多练习通过表象看过去,看到本质的人,活的相对就会更通透一些。

  • 2.看现在

“现在”应该有理由被视为人间最美丽的字眼吧,它介于过去与即将到来之间,“看现在”结合“看过去”能够让我们清晰的认知到某件事的发生属于“偶然“情况还是必然情况。

偶然性发生的事情属于“概率事件”,有的属于“机会红利”,必然性属于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会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必然性多数源于本质。

多数人都是出于“看现在”“看当下”的状态而忽略了过去的经历,未来的发展,然后就陷入了“焦虑”状态中,看现在的核心思考的是一件事值不值得“躬身入局”“价值利益点”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 3.看未来

未来顾名思义指“发展趋势”,“发展空间”,比如有些事情的投入是没有未来的,那么就不值得自己花费很大的精力去all-in。

关注当下,是因为当下是力量的支点,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它决定过去对现在的影响。

着眼未来,是指从无限的可能性的未来版本中获取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为当下的选择提供更好的依据。

未来有很多的版本,每一个决策点都有可能开启一段新的旅程,所以从成长角度,个人制定的“控制点”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决定你真正选择的那个版本是否有偏差。

  • 4.看本质

本质是件一眼看不透的东西,它需要你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平时看到的某些事物,能观察到的只是表层现象。

比如你买了一块手表,当表针不走的时候,你可能会拨动表冠,给它上弦,当上弦后依然不走时,你就会去维修店进行维修。

专家打开后盖,会告诉你遇到的症状,比如“没电了,需要更换电池”,或“进水了”,需要维修等。

我们只所以无法直击本质,是因为被错综复杂的信息所掩盖,唯一能做的是找到事物的规律,像比如当你知道它不动的时候给它上弦,上弦还不走会第一思考是否有电一样的道理。

本质的核心在于平时研究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背后规律”,通过这些规律一次又一次总结,就会得到某个真实的逻辑,只要对逻辑思维掌握,我们才能对本质有一定的掌握。

先建立自己的坐标轴,这相对于认知的维度停留在“看现在”这个层面,然后基于某件事在拓展每个坐标轴的上限和下限,相对认知的宽度就在“看过去”和“看未来”两个中间。

然后再补满坐标轴的刻度(看本质),就相对于“认知”的精准度,如果在碰到一个事物,你就把它丢进自己的坐标体系中,就得到这个事物的认知了,而不会只局限于表层的判断。

以后碰到其他事物,就可以在你的坐标中寻找它的定位的,就不会出现“道听途说”,“没有依据”就做决策的情况出现。

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坐标”,就是在四象限中徘徊,如果没有体系化的思考和知识储备,就不会有深度思考,反之,人就会变的浅薄。

比如你经常听到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现实中真的是不听就吃亏吗?再或者别人跟你讲“直播是风口”跟上趋势,抓住就能带来红利,但真是抓住就成功吗?

所以,很多事情出现谬论是没有“参考依据”“没有坐标”的,只是我们觉得好有道理,却什么用一样。

03、找到自己的认知坐标

所谓坐标系,智远认为就是“自己在各象限”上的认知界限,比如从看过去层面,你对历史灵活掌握,那么就可以轻松的跟别人畅谈从工业时代到PC时代,到移动互联时代的变革。

也许你善于分析各种报告,经常看白皮书,那么对前沿资讯,行业发展变革可能就比较敏锐。

找到自己的认知坐标系的核心在于对于某件事能够“分清主次”,“明白如何分析问题”快速抓住本质上,而非只停留在表层上。

这就是自己对事物的基础认知,知道自己有什么,知道自己想什么,坐标系从判断事物的四象线以外,还有垂直型状态:

对事物发展准确率的判断,如何正确判断事物的发展方向(3)

《三种不同的坐标系》

总结大概分为三个阶段与层面:

1.方法坐标系

2.实证坐标系

3.规范坐标系

  • 方法论坐标系:

一般处于做决策层面,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同时在工作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对于一件事情并不会思考,而是需要别人告诉他“怎么做”,“如何做”。

方法论坐标系只有看现在,让他看过去,看未来,看本质根本没有概念,比如很多学生从学校毕业根本没有接触过社会,也就没有相对的概念,属于“初顾茅庐”。

  • 实证坐标系:

做事实的判断,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个时候就不只是停留在“问题的答案”上,而是会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

比如部门同事迟到,如果你作为管理者,从表层肯定告诉他下次不要迟到,引起注意,可是他第二天依然又迟到了,那么这个时候就要了解背后的真正原因。

也就从“为什么”到“是什么”的环节,是什么往往离本质层会更近一些。

  • 规范坐标系:

做价值的判断,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即先完成在完美。

从执行一件事的角度分析,我认为,完成是基础,完美是在基础上的建筑,没有完成做基础,就没有建设完美的机会。

尽管有再完美的想法,没有完成也是空中的楼阁,规范坐标体系是基于“方法”“实证”之上,基于好之上,是形成标准SOP看待事物的一个过程。

整个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进化的过程,较多人工作了6-7年,认知坐标依然停留在“方法论坐标系”层面。

我们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认知得到沉淀,他们能够轻松驾驭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有效的解决后,变成标准化动作,从而增加自己的深度与“宽度”。

多数人天天呼喊着自己要做经济独立,自由的人,但是却没有自己的“坐标体系”(看待事物的综合立场)是非常可怕的。

一个真正独立的人,遇到事情,会不断反问自己为什么,一直寻找本质答案。

相反很多人在自己不明确,没有正确依据的情况下,不换角度思考,就开始妄下结论,急于站队,点评别人,被各种嘈杂的信息左右,最终影响自己的决策。

多数人遇到事情,喜欢从自身直面感受,周围评价,社会评价,三个横向来看,这无疑就容易陷入群体的口舌中,受到误导,而丧失自己的观点。

假如我们能给“问题”增加纵横视角,覆盖过去怎么样,现在怎么样,未来怎么样,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不同维度,你定然能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真相。

当你真正读懂了“四象线”和“垂直象线”的分析法,我们就具备了分析理解问题的认知基础,你也可以尝试对自己观察到的事情或者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04、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我们遇到的多数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情有着一定的联系,一个事物存在的原因,在于周围的其他事物中,以周围的事物作为其存在和变化的原因和条件,而不是这个事物本身。

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查得·莱特曾经在学校提到这样一门课题:“如何智慧地生活”,作者其中提出一个问题叫做“反思你的人生”。

教授的理念是希望学生思考一些抽象的问题,比如:

什么叫过一种好的人生?什么叫快乐的人生?什么叫富有的人生?如果学生们提供的答案有相互冲突,他就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想法。

核心的目的是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够系统地反思“个人生活”的诸多个方面,得到不同启发,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体系。

当个人梳理出自己在各个维度上的“界限”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至少三维甚至多维的视角来审视和思考。

那么你会发现任何的事物,观点看法都不是孤立的点,线,面,也许可能是一个拥有N多种面的立体物品,因为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容。

然后再从这些不同角度出发,经过思考,判断,选择,最后形成观点,从而再做出决策。

最后决策虽然不是多面的,但结果与事实就不会偏差太大,因为有多方面深度调研所带来的参考依据。

就像一个对中医没有认知的人,第一次看中医呈现出半信半疑的态度是一样的。当自己真正接触后,且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调整,那么他下次对待中医的看法就有所不同,再见到新的朋友,他也会给身边的人推荐或者介绍。

我们能够清晰的认知到事物的多面体,从而在进行评判,这就会对自己,对事物有了新的认知,知道自己有什么,自己想要什么,最后才能慢慢建立独立的自我人格。

所谓的人格独立,是经过长期的自我探索,一定程度上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能够独立实现自己作为权利与义务的主体与社会的价值,并不受外界的干扰。

所以必须清楚的了解自己,并且从认知坐标角度“四面”去审视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优点,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看待事物的标准,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后安。

总结一下:

如何提高自身看待事物的准确性?

对于一件事的评判要从看过去,看未来,看现象,看背后,推演本质出发。

其次把这套标准形成SOP化,植入自身日常习惯,不做盖棺定论,记住,大脑本能是反人性的,只喜欢接受自身爱听的内容,不要让它成为你脑中蛔虫。

栏目热文

判断事物正确的标准(如何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判断事物正确的标准(如何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人活一颗心,在面对眼前的一切,永远要问一下自己内心,“我这样想,我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帮助自己修心化性,是否有利于他人修心...

2023-12-04 03:57:06查看全文 >>

怎么判断事物的利弊(正确判断事物的方法)

怎么判断事物的利弊(正确判断事物的方法)

如何区分是利还是弊,是利大还是弊大一件事对自己和社会都有两方面的影响,利和弊。利己和利众,弊己和弊众。以人为本,趋利避害...

2023-12-04 04:30:33查看全文 >>

对事物认识的四个阶段(事物存在的三个方面)

对事物认识的四个阶段(事物存在的三个方面)

思维。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感性VS理性。·感性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感觉、直觉和表象等手段对事物进行认知...

2023-12-04 04:13:33查看全文 >>

怎么判断事物的正确标准(判断事物发展最有效的方法)

怎么判断事物的正确标准(判断事物发展最有效的方法)

人们在生活中,对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断是常见的行为。这篇日记主在描述人们判断事物的方式。每个人都会无限捍卫自己的观点,捍卫自...

2023-12-04 04:19:35查看全文 >>

李处长的扮演者(马处长扮演者)

李处长的扮演者(马处长扮演者)

很多老观众都知道有五位老电影演员曾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有名的反派演员----“五大坏蛋”:陈强、方化、陈述、葛存壮、刘江。这...

2023-12-04 04:14:29查看全文 >>

对事物理解判断分析能力差(通过理论思维对事物进行逻辑分析)

对事物理解判断分析能力差(通过理论思维对事物进行逻辑分析)

如何锻炼出强悍的分析能力?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锻炼分析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建议:1. 阅读和写作:通过阅读和写...

2023-12-04 03:55:35查看全文 >>

如何才能对事物正确的判断(如何从多个角度去判断事物)

如何才能对事物正确的判断(如何从多个角度去判断事物)

把握认识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想去做一件事,并把事情做成功,首先就需要行动。本篇文章将跟大家分享,如何通过做两件事情,就可...

2023-12-04 03:52:15查看全文 >>

正确把握事物的可能性(判断事物本质的四个方法)

正确把握事物的可能性(判断事物本质的四个方法)

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法又称求异思维法、扩散思维法、辐射思维法等。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角度去设想的展...

2023-12-04 04:18:00查看全文 >>

事物的可能性有好的和坏的(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吗)

事物的可能性有好的和坏的(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吗)

既然我们认识到了事物的两面性,那么在工作和生活中,就应该让自己保持谨慎严肃的科学态度,竭力规避风险的发生。规避风险首先要...

2023-12-04 04:22:12查看全文 >>

把握事物存在的十大条件(正确分析事物存在的条件)

把握事物存在的十大条件(正确分析事物存在的条件)

对事物的确定性讨论事物的确定性之前,先要了解对事物确定的目的,要知道事物自身是不需要任何确定的,它是自在的存在,也不可能...

2023-12-04 04:21:17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