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杰
鞭炮前身是爆竹,这是有说道的。远古没火药,人们庆祝重大节日的方式是燃放爆竹,新竹烧到爆,竹节爆破,发出或沉闷或清脆或连续的声音,以此祛除积郁心中的所有不快和阴霾,快快乐乐地迎接新生活的到来。及至后来,有了火药和纸张,鞭炮诞生,响动自然更大,过年过节嘛,守岁度岁嘛,弄点响动是必须的,新生活必须整出点响动,才会过得更美好,这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新希望、新期待。从某种意义上说,鞭炮应是中国最先出现最早拥有的。
不管前身后世,燃放鞭炮的共同点是弄出响动来,引起关注,图个热闹,大家欢天喜地,以此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当然,这些都是我从阅读碎片中拼接而来,并没有经过严谨的考证。
胡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
过年迎新春,破旧立新,除旧迎新,最畅快惬意的庆祝仪式之一当数燃放鞭炮,此习俗古已有之。对此,宋代王安石体会最深:“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声爆竹,旧的破了、碎了、去了、不复返了,春天来了,阳光普照,万物复苏,气象更新,饮一壶酒,送旧迎新,新桃换旧符,前途光明,能不欢乐和憧憬么?
一到年关,日子慢下来。比如阳光,慢得照在人身上都没感觉。比如时光,慢得靠鞭炮轰然炸响来催促。徘徊在街角巷尾,漫步于田间地头,不时能听到零星的鞭炮声,声音很响、很脆,在年末岁尾的平静生活里漾起点滴涟漪,宛若岁月的汪洋大海激起浪花朵朵。
鞭炮一响,自然会吸引目光聚焦,鞭炮一响,任谁都知道,岁月在不紧不慢地走动着。仔细辨别,那啪啪啪的密集声,定是一串串小鞭炮在炸响,那啪啪啪——呯、啪啪啪——呯的声音,定是一串小炮间隔一个大炮在依次炸响。
人类是群居动物,喜欢闹热和喜庆。一年一度的过年,一年一度的闲适,一年一度的放松,正应此景。过年,图的是喜气,图的是快乐。鞭炮,是快乐过年的助推剂。人们对于鞭炮,既爱又怕。爱的是它圆滚滚的身姿、红彤彤的喜庆、脆生生的动静。怕的是它快捷突然的炸响、威猛巨大的爆裂、短暂催人的闪光。
以前喜欢过年,是因为过年时会把家中囤积的好吃好喝好玩的都拿出来集中展示,拿出来享受。
后来知道,年的最早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庄稼成熟,即年成,引申为一年收成。谷禾从生长到成熟须一年时间,谷禾生长从此与岁月勾连起来,一岁一熟,这或许是用过年表示度岁的原初吧。
再后来,听人说年是一只怪兽,所谓过年,就是放鞭炮驱赶这只怪兽。对于年是怪兽这种说法,我个人不喜欢,且从思想深处抵制,过年这么美好的节日,怎能赋予一只怪兽并与它联系起来呢?这不糟践节日么?
再再后来,知道了除夕这传统习俗的准确描述。说“年”在古代汉民族传说中是一位神仙,凶猛的怪兽“夕”在每年腊月三十晚都要出来伤害人类,所以“年”与人们齐心协力,燃放鞭炮赶走“夕”、消灭“夕”,人们为了纪念“年”的功绩,就把腊月三十那天叫除夕,意思是除掉猛兽“夕”。又为了纪念“年”,就把初一这天称为过年。
这就对了,思路对了,纠偏了。好日子,得慢慢过,这并不是中庸思想。过年,是度岁、守岁,度和守就是让好日子慢下来,慢慢品尝、慢慢享受、慢慢领悟。在缓慢的过程中,我们学会珍惜、学会积蓄,然后从快乐享受中又生发出激励来,让大家来年再去奋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