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打开微信,突然发现聊天框里的表情包全部消失不见了,你会不会有点不知所措?表情包已成为当代人社交不可或缺的交流符号,在某些时候,比文字更能贴切地表达我们的内心感情。破除线上社交的尴尬,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就是表情包的独特魅力。
“双下巴熊”系列表情包 图源微信截图
据Swyft Media统计,全世界每天通过通讯工具发送的表情符号数量达到60亿以上。而在我国,每日表情包发送量为6亿次左右,其中每天使用表情包不足10次的用户只占总用户数的20%。其实,仔细翻阅和朋友的聊天记录可以观察到,几乎每一条对话框后面都能看到一个表情包,例如emoji表情、动画形象、萌宠GIF、动图等。
人们相识往往以一个表情包开始,而话题的终止也往往伴随着互发表情包结束。作为“20世纪的有趣发明之一”,表情包的存在令人们在网络世界中拥有全新的聊天方式。一个冷知识:表情包这套全世界的“通用语言”存在至今已经40多个年头。当斯科特·法尔曼(Scott Elliott Fahlman)创造出符号“:-)”时,他并没想到这份送给世界的小礼物竟改变了网络的社交规则,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互联网表情。
颜文字 示意图 图源网络(下同)
1986年,一位名叫若林泰志的日本人,第一次使用“ (^_^) ” 发布电子公告栏,这便是日式颜文字的诞生。而我们更为熟悉的“emoji”,也称为“绘文字”,是由日本设计师栗田穰崇发明。表情包也有专属于自己的节日,即每年的7月17日 “世界表情包日”(World Emoji Day)。
《牛津词典》总裁卡斯帕·格拉斯沃(Casper Grathwohl)表示,“传统文字在努力满足21世纪对视觉传播上的需求,而表情符号(emoji)的出现,正好填补这一空白——它灵活、直观、还为交流增添情绪和色彩。”随着表情符号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它已经进化为一种能迅速拉近社交距离的“新语种”。
表情符号(emoji)
现代人越来越依赖表情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为交流双方之间的聊天增添趣味。有网友表示:“比聊天更快乐的事情是和朋友们斗图。”诚然,表情包的出现不仅为亲人、朋友、伴侣之间提供良好的交流氛围,还能让一些陌生人在互联网化解尴尬的局面。简单来说,表情包可能就是人们日常交流中最珍贵的“缓冲器”。
随着表情包的蓬勃发展,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有人质疑表情包的泛滥是否加深了不同年龄人群之间的沟通成本;亦有人认为过度使用表情包阻碍深度交流,甚至产生敷衍情绪。其实,在表情包制作之初,制作者对不同表情包之间表达的意思进行了明显的区分,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同一表情包却会被赋予不同的寓意解读。有一个常见的事例,年轻人常常在表示无语或者对他人态度不认可的时候使用“微笑”这一表情,但这一表情在中老年用户中依旧保持着“微笑”的本意,这造成了交流双方出现一定程度的沟通障碍。
即便因为人们在理解上的差异,有时会造成一些可爱的误会,表情包的出现总体而言还是为我们偶尔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一丝乐趣。你最常使用的表情包是哪个呢?欢迎留言评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