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偏远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学生因网络条件受限、手机等智能终端不足,不能开展网上学习问题,省教育厅会同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广电传媒集团、郑州市教育局组织优秀教师应急录制了“名校同步课堂”电视教学资源,已于2月10日起,通过河南电视台12个频道同步播出,并提供网上点播回放服务。“名校同步课堂”的播放,使无网可上、无智能终端可用的偏远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通过观看电视,参与到“停课不停学”活动中来。
“名校同步课堂”的背后,凝聚了许多老师、摄制组的汗水,一节课的背后,有怎样的艰辛?今天,小编为您揭秘,“名校同步课堂”背后的故事。
9天近200节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教师日记
2月2日,和往常一样,晚饭后和爸妈守在电视机前,关心着疫情的走向,内心着急却无能为力。19:57,学校的冯杰展主任突然打来电话:“紧急任务,能参加录播吗……”“没问题,随时!” 通话持续不到一分钟,我甚至都没搞清楚任务的具体要求和难度,就毫不犹豫地应下了。那一刻,格外欣喜。天哪!终于用到我了!要知道,作为一名教龄不长的新教师,能用自己的方式在疫情期间为全省教育尽一份绵薄之力,这样的任务对我来说是无限光荣的,更是充满挑战的。
这篇日记的作者叫胡君妍,是河南省实验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她日记中所记录的,是自己接到全省“名校同步课堂”录制任务时的一段场景和心理描写,语言朴素,却真情流露,仿佛带我们进入到了河南省实验小学教师9天为全省学生录制近200节同步课堂时,那令人振奋而紧张的岁月之中。
任务紧急,苦难重重,不能辜负重托
“名校同步课堂”是省教育厅联合河南广播电视台,安排省电教馆、省教研室和有关学校录制的一档电视教学节目,只为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疫情对全省教学工作的影响,让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地处偏远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接到任务时,学校校长王献甫深深地明白,这是特殊时期国家和人民赋予河南省实验小学的光荣使命。
学校2月2日接到任务,2月6日便开始录制。从教师备课到编辑成片,10天内完成6个年级近200节同步课堂的录制。这在平时看来也是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今天,更是困难重重。
省实验小学迅速成立课程录制工作组,统筹安排,共录制了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七门学科。然而,正值春节期间,很多老师都已回老家,留在郑州的老师比较少,学校需要组织过隔离期、无发热等异常症状的老师录课。有的教师在家里备好课了,要出小区时,小区因出现疫情不能外出,就必须马上更换。老师不停地更换中,给录制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