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号S-Tech(id:S-Tech1014)
-(突然)木棉君,你上次提的选题,写得怎么样啦?(我猜还没完)
- 还没写完(还没写……)
- 再拖稿要逐出轻作者群了哦(不)
- (小声)实在太忙了啊(躺尸.jpg)
短短两轮对话,S君和木棉君用了六个括号;短短一屏文字,其实暗含了多少刀光剑影。木棉君按下“发送”,关闭了微信对话框,打开word:
不用括号,我就没法好好聊微信了(。
一百多年前,迅哥儿在《域外小说集·略例》里第一次介绍括弧时,一定没想到,在微信逐渐侵蚀了严肃语境、选字规范的一百年后,当代人甚至把他做成表情包的同时,还能把括号这种本该一起被快节奏遗弃的标点符号,玩出花来。
你也是聊天括号的重度用户吗?
如果你也是聊天括号重度用户,一定能在看到开头那段对话时会心一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括号变成了社交网络语境下的常用符号;它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只有半个“(”,但起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谈完正事身心俱疲,没事,加个括号,仿佛隔音室,八卦聊起来:
- Boss说下周要完成这个项目的复盘。
- 好的,看目前的schedule是可以做完的(boss最近是不是水逆了天天臭着脸
遇到了不合理的要求,好难拒绝,没事,括号就像面具,躲在后面就敢说:
-亲爱的,我最近好忙,有组会报告、期末论文、投稿修改,小组作业可不可以先替我做一下呀?
-啊确实好辛苦……(我觉得不太好,你还是跟老师说一声吧……
不知道玩笑的分寸对不对,没事,放在括号里,再加个“大误”:
-嘿看我的新发型!
-哇太好看了!(要弯了(大误
甚至有人调侃,“我们只敢在括号里说真话”“如果不用括号,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聊天了”。
括号,是屏幕这边的语气和表情
我们在现实中面对面聊天的时候,除了所说的语言文字,我们还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非言语沟通信息,比如,从音量大小判断场景是否合适。
我们不会在安静的图书馆大声说话,也不会在会议室里讨论八卦。有时在微信中加括号,就是模仿了真实说话情境中的放低音量、悄悄说,这样的“放低音量”,可以看出情境的不合适,并推断出表达者的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