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PP注册容易注销难”这一话题引发舆论的持续热议,不少网民对此深有感触,往往注册APP账号只需短短几秒钟,但想要注销,却要经过层层阻挠,难度堪比“闯关游戏”。
有媒体最近对35款APP进行了能否注销账户的测试,发现摩拜、饿了么等21款APP应用内没有注销选项;快手、花椒直播等APP的注销需用户提供手持身份证照片等多种证明;拼多多、QQ的用户账号无法主动注销,饿了么客服虽承诺“5日内进行注销操作”,但5日后只是解绑了手机号,本应注销的账户依然存在。
为什么会出现APP注销难这种问题呢?究其原因,无非是APP运营商不愿意把到手的用户清除掉。因为在流量时代,用户数量已经成为考量一个APP运营情况的重要指标,一个APP的用户数量关系到这个企业的市场价值。此外,有些APP运营商为了降低系统开发维护成本,降低投资,开发软件之初就没有考虑提供注销服务。但不论运营商出于什么因素考虑,APP注册容易注销难,对用户来说不公平,增加了用户隐私和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侵害了消费者的隐私权和自主选择权。
根据工信部《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第九条的规定,除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用户终止使用电信服务或者互联网信息服务后,应当停止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并为用户提供注销号码或者账号的服务。还强调如果违反第九条规定,还会受到限期整改、警告、罚款、甚是追求刑事责任等处罚。服务提供商不提供注销账户的服务属于违法行为。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都明确,公民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
既然法律有规定,用户也有注销需求,为何APP运营商还能无视?这则是因为法律规定不够精细,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惩罚措施不够得力,难以对APP运营商产生很大的威慑作用。同时,目前没有出现严重损害用户的现象,用户没有较真,缺少法制警示案例。由此,企业任性,对法律法规和用户缺少敬畏。
那么,该如何让APP注销权回归用户呢?笔者认为,首先,国家层面应强化对用户权利的保护设计,不断完善互联网领域的相关立法,细化网络账户“注销服务”标准,逐步形成网络法治的市场环境;其次,监管部门要行动起来,激活法律,对那些罔顾法律法规的APP运营企业提高惩罚力度,使其不再“任性”;再者,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对APP软件的消费评价机制,并公示评价信息,把消费者评价、投诉信息等记入征信系统,关联APP软件的信用等级,让在注销功能上耍赖皮的企业付出诚信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