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考点总结——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一直是预防专业中流行病学的一个重点章节,其中包含众多考点,如队列研究原理和基本概念、如何与其他研究方法区分、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计算、常见的偏倚以及队列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等。虽然考题形式很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熟练掌握队列研究的原理、效应的估计和优点与局限性等重点知识,怎么考察都可以应对。
一、原理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概念中我们可以提取的知识点有:
1.分组形式: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2.研究人群:未患病的人群。
3.时间顺序:前瞻性。
4.结果分析:发病率(或死亡率)。
二、特点
1.时间上是前瞻性的;
2.属于观察性研究;
3.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
4.是从“因”到“果”的研究。
三、率的计算
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候,由于队列研究常常研究时间长,研究人群较多。在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候出现人口不稳定的情况。所以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同的情况下选取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
1.累积发病率(CI):如果研究人群数量较大且比较稳定,可用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作分母,以整个观察期内的发病率(或死亡)人数为分子,计算某病的累积发病率。
2.发病密度(ID):适用于队列研究观察时间比较长,很难做到研究人口的稳定。发病密度(ID)=观察期内的发病人数/观察总人时数。
四、效应的估计
1.相对危险度(RR):指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Io)的比值,说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对照组的多少倍。
RR=Ie/Io
2.特异危险度(AR)也称归因危险度:指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Ie)减去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Io)相差的绝对值,说明完全由暴露因素引发的危险度。
AR=Ie-Io
RR具有病因学上的意义,AR更具有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
五、优点与局限性
1.优点
(1)由于研究对象暴露资料的收集在结局发生之前,回忆偏倚相对较小。
(2)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直接计算出RR和AR等反映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3)其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一般可证实病因联系。
(4)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5)有时还可能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的结局资料,分析一种原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也可以分析多种原因与一种或多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2.局限性
(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2)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3)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与后勤工作亦相当艰巨。
(4)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环境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