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科书P4例2及“做一做”,教科书P5~6“练习一”第3~6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将现实空间的方向转换到平面图上的过程,能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会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知道平面图通常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的,初步形成辨认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辨别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已学知识。
【学情预设】预设1:面向北极星,面向的是北面,后面是南。
预设2:顺时针方向转动,右面是东,后面是南,左面是西。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描述,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形成方位感,培养空间观念。
2.引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板书课题: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例2情境图。
(1)认识“方向标”。
师:示意图上有一个“”,这个就是方向标。“指的方向是北”表示向上的方向是北方。那么其他三个方向分别是怎样的呢?
【学情预设】学生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了北,能很容易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
教师介绍: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掌握在平面图上确定东、南、西、北的方法。
(2)描述物体间的位置。
师:我们知道了示意图的方向,大家能说说图中的建筑物分别在校园的什么方向吗?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能说出教学楼在校园的北方,大门在校园的南方。
预设2:能说出教学楼在操场的北方或者教学楼在大门的北方。
预设3:因为操场在示意图的中间,以操场为参照物,教学楼在操场的北方。
师:你们觉得谁说得最清晰?为什么呢?
【学情预设】第一位同学说的没有参照物,第二位同学说的有相对的参照物,但是没有固定的参照物,第三位同学说得最清晰。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白物体间位置的相对性,描述时要说清楚是在“谁的北面”“谁的南面”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2.根据学校示意图,回答问题。
师:辨认方向时要确认找对参照物。例如,教学楼在操场的()面,是以操场为参照物;图书馆在体育馆的()面,是以体育馆为参照物;大门在教学楼的()面,是以教学楼为参照物。
师: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标准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要先看清所给的方向,然后根据所给的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与实际物体位置的认识相结合,让学生先确定“上北”,再确定其他三个方向,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列为“右东、下南、左西”,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按照这个规律指出其他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个方向。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让新知顺理成章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4“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根据描述标明天安门地区示意图中的建筑物。
【学情预设】预设1:先找到国旗,再根据“上北”,找到国旗的“北”面,填写“天安门城楼”。
预设2:先找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再根据“左西”,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左面空格处填写“人民大会堂”。
预设3:先找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再根据“右东”,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右面空格处填写“中国国家博物馆”。
学生自主完成后集*流展示。
2.完成教科书P5~6“练习一”第3~6题。
师:通过以上操作练习,同学们可以总结出:地图上上与北、下与南、左与西、右与东是相对应的。
3.课件出示教科书P6“你知道吗?”。
师:了解一些与数学发展有关的历史知识,我们一起去追寻一下历史的足迹。
(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然后说一说学习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同学们能将实际物体的位置和平面图上的位置一一对应,让学生渗透了对应的数学思想。还让学生明白,方位具有相对性,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的方位会有所不同。另外,“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了一些与数学发展有关的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地图上的方向,然后根据地图上的方向辨认物体的位置。
▶板书设计
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对平面图上方向的认识是他们自主探究所得。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